2010-08-18

1/4糖

IMG_3193.JPG
這次去日本看到1/4糖包了。其實這件事我跟朋友幾年前就討論過。近幾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如果有留意的人,應該會發現餐廳、咖啡店等附贈的糖包很多都悄悄縮水了。察覺這件事時我們雖然聊起了經濟的話題,但另一方面心裡是認同的。喝茶或咖啡不加糖的人就不提,想加一點點糖的人想必都有過同樣的經驗,就是大約只使用半包糖,剩下的自然只能丟棄,長久累積起來應該是驚人的數量。
「我一直覺得糖包份量太多了。現在的人應該不喜歡太甜。」朋友說。

不過,這「現在的人」也許指的是同儕,因為我觀察過長輩,長輩們口感通常偏重,不僅需要一整包糖,有時還不夠用。這樣的話,「減量」的糖包應該無法滿足他們,不甘是景氣蕭條的「受害者」,肯定再拿一包,用了一半還是剩。

這樣真是兩難,該如何是好?之前去東京的時候,發現糖包的量都比台灣的少,有些甚至包裝成細細長長,跟吸管的直徑差不多。少量的糖包當然便於使用者自己調整份量,不過這樣一來,用在包裝上的紙張也應該耗費不少。

看到標示1/4糖包的時候,有一種「原來有人持續在注意這件事」的感覺,小地方的設計和安排,會讓人感到就算「四季景物皆相同」,世界仍然在往前推進,總有些地方是「今年不與去年同」的。兩包1/4糖就是半包糖,一包糖+1/4糖就是5/4包糖,這樣配搭,選擇性便多了起來。

家族旅行結束,要離開大阪的那一個早晨,早餐後我喝了咖啡,加了一包1/4糖。想起前年夏天時,我每到咖啡店都帶走一個糖包,回去裝在空瓶裡,慢慢、慢慢,累積一小瓶的份量,作為料理的需用。因為只有三個月的時間,我根本用不完在超市販賣的食用糖份量,所以沒買。

用救急方式得來的糖包,夾雜著紅糖、白糖,有的細如沙、有的帶著顆粒,還有結晶狀的冰糖,全部混雜在我的糖罐裡。我用這些糖烹調我的食物,一點一點的、吃進了在異地生活裡、同中有異的滋味。



melbourne doctors
melbourne doctors Counter

1 則留言:

Cait 提到...

很棒的細節、設計哲學!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