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臉書是不是要式微了,重度經營(依賴)臉書的人還是不少吧。這裡說的經營是真的在「經營」,就是把臉書作為「個人登場」的舞台,用心書寫著自己的生活,成為「創作」的一種發表園地。雖說舞台種種不能當真,但因為這是「一個人」經營的舞台,這些私我暴露多少還是會被當真──而或許說,是希望「被當真」。
「被當真」還能說是被動的(臉書虛實有人教你信嗎),但「希望被當真」就是主動的了,就是在臉書充滿「透明感」的活著,下了臉書,萬一在現實社會中臉友相認,也還是要照臉書那個設定的自己活著。
有幾個朋友已經簽字離婚,雙方關係也不是太好,這種私事自無需昭告世人。但離婚後因為孩子的養育,還是會共同去旅行,每次旅行就會在臉書貼出夫妻加小孩的親暱相片與對話,然後下面(不知情的)留言總是「好幸福喔」、「家族旅行最溫馨了」、「羨慕羨慕」。
有前輩朋友老是操心女兒未出嫁,在臉書上又玩笑又真情的極力推薦女兒的貼心保守乖巧,但事實上女兒和有婦之夫不倫,下班後上賓館約會已經很久了呀。出版新書的朋友寫著對編輯的感謝,但事實上雙方已經快不歡而散了。還有老是大曬親子幽默互動,展現新式老爸形象的,其實有嚴重的身心疾病,對世悲觀,須遵醫囑長期服用藥物才能勉強控制。
這和那種po出美照,被大讚不老女(男)神,其實已經是整型上癮的「虛臉」,是完全不同的(虛幻的容貌就當化妝的一種,大家多半心裡有數,無傷大雅)。這樣做很明顯的是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是這樣活著的,儘管不是真的,也「希望被當真」。
為什麼呢?因為我沒有投入那個世界,無法理解,面對這些朋友時感覺也很複雜。但也許那樣做真有我所不懂的療癒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