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1

真的

時序又來到年中結算了。聚餐的時候大家提到「圈內」很多單位都在改選新主管,有的競爭激烈,投票要經過一輪二輪三輪才終於定案,有的雖不激烈,但也早早有人表態等著「排序」接班。聽到這種狀況我不禁「羨慕」說:「真好!我們單位都沒人要當主管,有資格的紛紛走避,深怕落到自己頭上。」

「是嗎?」在座忽然有人發出疑惑。
「是啊好麻煩。」我說。
「不會吧,現任這位不是很想當?就讓他連任呀。」另一人說。
「什麼?」我說:「他不想!當初也是被逼的。」
「不會吧,妳弄錯了。」又一人說。
「不,他是真的不願意欸。」我說。
三人露出意味深長的表情。
我很訝異:「你們認為我說錯了。」
「據我們的觀察,他很想。」三人說。

既不是當事人,我好像不用跟人家爭辯這個。

但轉念一想,即使是當事人在場,真的能扭轉「據我們觀察」所下的定論嗎?應該還是會被認為「其實我(們)知道你只是表面說說而已,其實心裡是想的。」

是因為太多人都說口是心非的話,或者太多人跳不出「功成名就」的迷思所以也這樣去想像(論定)別人嗎?因為這樣,即使對方說出真的態度,也會被解讀成「擺擺姿態」,不是真的。

想起多年前有位老師抱怨起某位畢業同學,說是學生好意要招待老師夫婦去山上的老家夜宿(民宿)一晚並遊玩,老師說不好意思讓學生出錢,就說民宿的錢自己付。「妳知道嗎?」這位老師抱怨:「他就真的讓我自己出錢欸,真是太不懂禮數了。」

我聽了大吃一驚,所以老師的「不好意思」也是「一種禮貌」而已嗎?

我自己研究所畢業的時候因為指導教授在國外客座,所以必須特別飛回來口考,但他說因為應邀參與台北某個會議,有提供飛回台北的來回機票。如果我的畢業口考安排在那時,就很方便。於是我就安排在那時了,也順利完成考試。

不過後來才知自己被抱怨了:「XX居然都沒說要幫我出機票錢欸。」咦,不是說會議有提供機票嗎?……原來,即使如此我也還是要開口表明心意的。只是我很困惑,身為指導教授回來口考自己指導的研究生,不是應盡的責任嗎?

因為如此,我決定自己成為「前(長)輩」之後一定要當一個「真實」的人,口心合一,絕不讓後輩費疑猜。

但現在才知道,這個「圈內」的習氣就是如此,彼此猜測對方的心機,以及權力的掌控,覺得每個人都在惺惺作態。

所以我堅持拒絕的事看在別人眼裡也是這樣嗎?我說是真的也沒人相信嗎?

感到這「圈內」誰都不相信誰了,覺得很可悲。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 則留言:

Evelyn 提到...

「感到這「圈內」誰都不相信誰了」→我已經有這種感覺了怎麼辦...只是那個出機票錢好不合理,每個圈子都有不同的黑暗,不是還沒準備好而是我真的超不想踏到任何的爛泥裡,唉~

htomo 提到...

題目好棒,看完就很想喊「真der~~」 感覺越長大就越世故了(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