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4

都是獎

這個夏天沒有夏日片單是因為有一半時間身在東京的關係,還是因為片單實在很空虛?雖然回來還是來得及看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看這片當然是因為前後追了十年,像一個斷代的結束,無論如何都要看完),但也許因為多半是眼花撩亂的決戰場面(並集中在主角和魔王的決鬥,支線幾乎都被捨去),使得對打鬥場景沒欣賞慧根的我,覺得不如《死神的聖物》(上)精彩。然後呢?就沒有什麼電影了?瘋狂吸金(?)的九把刀青春故事對我無絲毫吸引力,只好承認我的青春很貧乏,沒有碰見到處揮灑的賀爾蒙。另外是皮克斯推出《Cars2》,我愛皮克斯,但唯有這種美式玩具系列打動不了我(《玩具總動員》系列也是到了第3集才被打動),一點也不想進電影院。果然後來搭機在飛機上看《Cars2》的播放,才半小時就出現「還是睡一下吧」的念頭(天知道我在飛機上根本很難睡)。
 
也在飛機上看了《命運化妝師》,噢噢好難看。不說在沒有字幕的狀況下,演員的咬字慘不忍聽(咬字跟情緒的表達是兩回事,悲傷沉悶不代表希哩呼嚕),而且實在想問新(?)電影玩同志議題到底要玩多久?(日本學者問我為什麼台灣青壯導演如此熱衷同志題材,經過整理才知數量比例驚人)
 
而夏天過去看了等待中的《賽德克‧巴萊》上下,至今還不知該如何寫這部片才好。然後日片也沒有如去年值得期待的《告白》、《惡人》,甚至被罵慘的《挪威的森林》。衝著萬城目學跑去看了《豐臣公主》,卻出現電影看不到一半就決定這部片不及格、看到最後只想罵自己是笨蛋的慘況。我對日本戰國時期歷史背景是清楚的,但刻意沒看萬城目學原著直接看電影,希望擺脫之前被《挪威的森林》驚嚇過度的陰影,還電影一個「公道」。沒想到《豐臣公主》無論故事架構、人物塑造、精神的呈現,都粗糙到讓人莫名其妙! 大聲讚好的應該多半是看在萬城目學的面子上。

金馬獎入圍名單公布時,我出現一種「好無聊」的打呵欠狀態。
 
不過,看到這個獎好有神啊!(去年是金驢獎今年是金蝦獎),所謂影評文評這種東西當然是主觀的,也未必「敢言」就是對的,但看這個「獎」有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樂趣」(?),也終於讓我知道原來每年的「輔導金國片」這麼多啊(多到有些片子根本來不及上片就出現在DVD了)。並知道這幾年所謂國片崛起的熱鬧成果,還是因為有理想有抱負的的電影工作者血汗交織的努力和堅持,根本無關輔導金的輔導。這真是作為納稅「投資」人的哀傷。
 
吼吼,這個:「我真的不知道大家為何還要去看《暮光之城》的外國吸血鬼,台灣電影圈就有這麼多專門吸國庫血的吸血鬼,而且他們可不是在演戲,是真的已經從國庫中吸走很多血了。」(金蝦獎/蝦獎項之必要

唉唉,這個:「有時我真的對台灣電影產業很灰心,無論我怎麼寫文章叫囂都沒用,老朱就是武林盟主,大家再怎麼暗地裡恥笑他的作品,最終還是基於某種不能說的潛規則,一到了檯面上,還不是閉嘴,以柔性暴力逼迫政府把錢掏出來支持老朱拍爛片救台灣,直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爛。」(金蝦獎/它們蝦,故它們在

哼哼,這個:「這些作品領這麼多錢卻沒有在台灣好好上映、宣傳,還可以發行補助,而且補助比票房高三倍?補助不是學者評審對電影票房看走眼的問題,連吳宇森也投資過《天堂口》,但看走眼要自己負責,但輔導金評審不用負責任只要給錢。」(金蝦獎/千萬補助金沒績效

其實文化與教育界的金錢權利混亂也不光是在電影圈,很多「圈」都一樣。審查不匿名(可能也無法匿名),給錢的只負責給錢不審核結果(給錢了事最方便)。感覺上文化教育界是金錢的弱勢,卻代表社會的良知與內涵,所以需要國家扶持。只是,諷刺的是,很多文化教育界的大咖,早已不是金錢的弱勢,也沒有良知和內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