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二人懇親会

研討會或座談會之後照例有「懇親会」,我們看「懇親会」漢字雖像是學校家長日之類的,但日文所指就是研討會後、具聯誼性質的聚餐(懇親会:参加した人々が互いに知り合い、また、親しみを深めるための会。飲食を伴うことが多い)。除非特殊狀況,日本的「懇親会」都是自己付費,費用和參與回覆都附在會議報名表後面,大約一人三千日幣左右。這個會議因為有台灣經費的贊助,所以很「闊綽」,提供住宿在五星級飯店,「懇親会」的一人餐費高達七千日幣,都由會議買單。身為台灣稅款繳款人之一去吃上一頓似乎也理所當然,不過朋友問我時我拒絕了。結果她大笑:「我就知道!我也不想,我們溜掉吧。」

溜掉的我們決定懇親會「自己懇」,開始尋覓當地的美食。我是台灣人,朋友是東京人,之於名古屋都是「外地人」。雖然名古屋蕎麥麵甚為有名(價格也貴得驚人),但曾經因親友餽贈而品嚐過的我,吃完跟全家人處在一種???的狀態中(實在不是品麵達人啊),所以朋友也決定放棄。
 
接下來就是當地特有的「紅味噌」了。知名的紅味噌豬排飯先不說,眼前所見為「揚名立萬」的「山本屋本店」紅味噌雞肉烏龍麵,這雞肉不是普通的雞肉,而是「名古屋コーチン」。看維基百科裡洋洋灑灑的介紹,這雞肉實在大有來頭,同樣作為名產的烏龍麵價格已經令人咋舌,加上「名古屋コーチン」,價位就更「高貴」了!

但是客人好多啊。一邊覺得實在太貴,一邊又有點踟躕。
 
「反正沒事也不會到名古屋,下次也不知何時了。」兩個外地人在門口這樣討論著,決定以「開洋葷」的心態吃它一回。
 
陶鍋端上來時,湯汁還在熱噗噗的作響,我們學其他人一樣把鍋蓋掀開當作碗來用(後來才知道這鍋蓋是經過設計的,上面故意不留透氣孔,以便讓客人拿來當碗用,一般的鍋燒麵蓋都是有透氣孔的),一邊聊天一邊品嚐沾滿紅味噌湯汁的烏龍麵以及雞肉。聊天的內容天馬行空、非常盡興,但卻沒有一句說到眼前的「美食」。
 

要離開的時候,我們看看麵,好像該說些什麼才對得起那日幣1785的身價。

「我覺得喔,」朋友說:「東京真的有好多各國美食,選擇太多樣了。」(言不及義?)
「妳知道吧,」我說:「台灣有一種雞叫『土雞』,好好吃又不貴呢。」(推銷台灣?)

忽然,兩個外地人都生出了鄉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