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遊客來去匆匆時幾乎不會注意到這個,若注意到了也許會認為是「逃生」安全設計:譬如緊急時可用力敲開之類。但其實那只是「這個窗可以打開」的指示。什麼時候打開呢?出入東京次數已經數不清,卻似乎不記得何時看過車廂開窗,因為車內不是都一直維持著空調嗎?維持空調哪能(需要)開窗?
但今年五、六月,我看見很多地上電車的車窗都拉下半開了。「原來看起來密閉的車窗其實是可以往下拉開的!」我有點吃驚。「本來就是呀。」日本朋友說:「窗子本來就應該打開的嘛,只是大家嫌麻煩,或者空氣髒,總之電車乾脆一年到頭都使用著空調,大家都舒服開心。窗戶再也不開了。」
離峰時段把窗戶打開,讓舒爽的自然風代替空調,也帶入城市的氣味,擁擠的尖峰時刻再關窗、把空調打開。站內工作人員每天不厭其煩的開窗關窗,以因應東京必須面對的「節電大作戰」。
我好喜歡舒爽的自然風啊!
雖然身為「城市的動物」,但我始終難以擁抱「人工的空氣」。暖房空氣「不清新」的暖濁感最讓我難受,冷房空氣「不真實」的虛涼感也覺不舒服。但因為氣候的異常,原本四季就不明顯的台灣,一年中春秋二季幾乎「濃縮」到快消失了,加上都市空污嚴重,可以盡情擁抱自然風的機會少之又少。
五月的時候據說台北已經高溫到33、35度,春夏之交,雖然東京在20-25度上下的舒適氣溫中,所想的都是如何節電這件事,但因此能在電車上吹到自然風,我覺得真是太好了。
「窗子本來就應該打開的。」東京朋友說。
許多玻璃窗已經變成只採光,不「採風」的存在了。
因為我們已把「外面的自然」逐漸變成人們無法自然生存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