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的颱風十之八九都由沖繩直撲日本,東北為核災所苦,九州有豪雨土石流之災,全日本景況都不佳。東京雖然運氣不錯大部分都「閃過」,但七月底還是有強颱預測橫掃東京。「所以什麼時候會宣布要停課停班?」我問日本朋友。
「不一定。」
「那停班停課標準是什麼?」
「……標準?不知道欸,看各單位的判斷吧。」
「咦,沒有類似台灣『人事行政局』之類的統一宣布嗎?」我問。
「!這個……?沒有哇。就是各單位(學校)自行判斷、通知呀。」
日本沒有「颱風假」。沒有那種「統一宣布」的颱風假。
各個學校依照自己的情況,認為會危害學生安全了,就通知停課。各機關單位也一樣,所以有可能這家銀行放假了,那家還照常營業。
像這種「放假大亂」的情形,在台灣應該會被罵翻,或者立刻灌爆政治人物網站吧。關鍵民怨來自少子化社會、「生育」為大的父母心聲:孩子停課,我們卻要上班,那可怎麼辦?政府有體諒嗎?
同樣少子化的日本社會,並沒有因此想減輕父母的「重擔」。我問日本朋友萬一孩子停課妳要上班怎麼辦?這種狀況似乎常常有,所以她說就是父母雙方一定要有人請假帶小孩呀。不只如此,如果孩子在學校發燒了,絕對要請父母帶回家,不可能讓孩子留在學校傳染別人。學校有活動,也沒有什麼「統一訂外賣」這種事,午餐一定要家長幫孩子準備便當。因為這些本來就是「父母的責任」。
日本近年景氣不佳,上班族苦哈哈,雙薪家庭不少,養育孩子也很辛苦。但社會上對於「父母的責任」絲毫沒有鬆綁的意思,而可以理直氣壯大聲說「我要上班」、取得「社會正義」的一方還是男性(爸爸),女性(媽媽)不請假來帶小孩就得不到同情。這也是女性在職場上的困境。
我個人對生兒育女很無感,對於自作孽的人類是否就要絕種也不緊張。但知道比起日本,台灣環境對於小孩還算是「友善」的,小孩在公共場合(甚至高級餐廳)大吵大鬧,幾乎都被能容忍;颱風假只停課不停班招惹民怨,大家也都覺得有理。
那天在日本的大學校園裡,有位推著娃娃車的媽媽被下課時學生飛馳的單車撞了,娃娃車也傾倒。媽媽扶起娃娃車後立刻跟學生說「對不起」,因為上課時間的校園本來就不屬於民眾,讓孩子陷入「險境」,又造成學生困擾,是媽媽自己的責任。
儘管如此,日本的生育率還是稍稍高於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