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社賞花祭的活動裡被日本朋友的先生介紹是台灣某大「出身」的我,不免一時愣住。「出身」在日語裡面可指出生地或家鄉,但在職場以及社會位階上,指的就是大學畢業的學校。哪個大學「出身」,是日本社會重視的身分,也成為日後就業是否被視為菁英的重要關鍵。即使是在不景氣、就業困難的今日,名校招牌未必代表順利就業,但「出身」的重要性在這個社會仍然不減。只是,在這樣一個庶民性的活動祭典裡,在喝著啤酒、跳著神舞、打太鼓、奏琴瑟的園遊會般的、嘈雜熱鬧的場合裡,被介紹是台灣某大「出身」的,實在太怪異了。來自修車店、水電行、雜貨舖等商店街的成員們,也許對台灣根本就很陌生,所謂「台灣某大」更是不具意義,看著對方說明著「台灣某大」相當於日本什麼樣大學,然後大家露出「雖然感到陌生卻又好像可以瞭解」的表情,我難掩尷尬的希望話題趕快過去,因為和這個活動場面的氣氛實在太不搭了啊。
後來我才明白,「出身」所代表的位階是無所不在的,就算在那樣一個不需顯露的場合裡,我的「出身」好像是一個令人安心的位階,是可以讓朋友安心介紹的對象。
福島核電出事以來,許多矛頭都指向東電的不負責任,對社長稱病不出的狀況也很不滿,但一看到批評的聲浪中出現「歷任社長都是東京大學畢業生,清水算是異數,他是慶應大學畢業的」描述,著時讓我有「悚然一驚」之感。當然慶應也是名門,之前人氣首相小泉也是慶應出身,但責任檢討出現這樣的資料,足見「出身」存在的意義。
而且,這個「出身」所指是大學的出身,所講究的不是「最後的學歷」,若大學不是出身名門,想藉由碩士或博士念個名門來「脫胎換骨」也是無用的。也就不難想像,走向菁英之路在大學入學考一役的壓力有多大。今年二月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發生來自仙台的「浪人」(重考生),以手機上網作弊的大事件,破案之後還出現同情作弊考生的言論,說浪人的心情實在是壓力大到處在臨界點了,會想作弊可以理解。
看樣子,好像「出身」優良,人生就幾乎成功了一半;但其實也相對的,如果「出身」優良,結果卻不如預期的出類拔萃,受到的評價就更加不留情。總之,以「出身」這件事,似乎就能窺見在日本社會生存的微妙或嚴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