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來自禁煙意識「進步」地區的我們來說,日本所謂禁煙區、非禁煙區的設置,很多都是不合格的。未必是要像台灣嚴格規定的負壓設備的吸煙區,但大部分連最基本的密閉區隔都做不到。像以下這個餐廳,店員幫我帶位到非吸煙區,才坐下,濃濃的煙味和煙霧立刻從我頭上飄來,真是令人錯愕。

畫圈的是我的座位,上面還高高掛著禁煙標誌,可是就在這個開放的玻璃隔間之後就是吸煙區,這……會不會太幽默?!
我拿起包包立刻起身,跟店員說「這叫做禁煙區嗎?」店員大概心裡一面想「這女的有什麼問題」一面讓我換到較遠的角落。這個時間餐廳的座位很多,所以顯然並不是因為沒座位才讓我靠近吸煙區,而是腦中根本沒有真正「禁煙的意識」。這也不是店員個人的問題。
奇怪的是,觀察用餐時間許多餐廳外的大排長龍都是在等待禁煙區的,如果不介意吸煙區的話往往可立刻入座,這豈非明顯表示不吸煙人口的需求遠遠大過吸煙人口,那麼以營利為先的餐廳為什麼不從善如流,減少吸煙座位呢?讓我不得不認為這個社會內在仍然處在一個男性的、吸煙的主流霸權,無法消除。(雖然女性吸煙人口也不少,但是未必能拿到「正當」的通行證。)
不過Y跟我說在商言商,這個情形已逐漸改變,譬如以女性與家庭消費為主流的餐廳,在新裝潢後就大量減少吸煙區座位,或者根本不設吸煙區座位,只設一個小小的負壓隔離玻璃小間,讓忍不住煙癮的客人進去抽煙。「有些抽煙男人看到這樣『屈辱』的設計就不光顧了。」Y說:「但是大受女性和不吸煙人口的歡迎!」
只是,畢竟這是家庭餐廳,如果不吸煙人口為了空氣清新只能選擇跟吵鬧的小孩同在的家庭餐廳,我覺得進步的空間還是很大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