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6

誠實,或冷酷

也許我想說的不是小說也不是電影,而是我自己。因為這樣,說什麼電影的精采、最後一句話的效果、小說的細膩等等都是多餘的。其實吸引我的關鍵就只是最初像序曲一樣的、悠子老師的告白而已,還不到後面故事的曲折、戲劇化張力或電影美學,就只是她的告白而已。文字是第一波、看電影松隆子的出現是第二波。因為《告白》的悠子老師完成了我的「夢想」。是的,十多年前我就想跟悠子做一樣的事了,十多年後的現在想起來也還是沒有改變。雖然我衝去看首映的那家戲院很爛(和票價完全不相稱),但選擇一個人看真的很好,我從松隆子身上陷入著、交錯著自我的影像,一直到最後。

當然,「夢想」指的不是「殺與被殺」、「暴力與復仇」的情境(但畢竟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要是在現在會如何也很難猜想),當時卻時常模擬著像悠子那樣對著大家「淋漓盡致」的誠實(或冷酷?),覺得有一天一定要做到。

那種淋漓盡致的誠實在那個位置上是不被允許的吧。基於所受過的教養,我並沒有那麼做,而且早就離開了那個工作位置,所以未曾陷入被責難的處境,跟大部分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一樣「平凡」「完美」,也付出了身心的代價。但看到悠子老師的告白真是讓我有沉重的「振奮」,這樣說來,無論小說或是電影,的確是提供救贖的一個出口。

我碰過少年A、少年B那樣的少年,他們讓我相信少年的黑暗之心超乎想像。他們有足夠的聰明知道老師沒說出來的實話是什麼,並且嘲笑著不敢說出來的「笨蛋(熱血)」老師,但一旦被說出來卻又惱羞成怒的無法承擔。然後他們背後永遠都有一個說著「他是好孩子啊」的媽媽,或者永遠無暇顧及親子關係的家庭,然後把不滿轉嫁在永遠應該「正面」的老師身上。

我無法理解說著「就算身為老師,也不可能成天只想著學生的事。我有更重要的人。」(《告白》頁13)因而被怨恨的悠子老師有什麼錯?明明是人之常情的事實(孔子不也說「愛有等差」),但這卻是不能說的吧,這是社會賦予老師職務的正義——偽善的正義。但我卻深深可以理解說著「我沒辦法接受櫻宮的行為,一面說什麼我的幸福,一面到死都還寧可當個老師非父親,我無法原諒他。當然我也無法原諒他要保護的對象」(《告白》頁215)的悠子老師的憤怒。像櫻宮老師這樣的「神職者」老師當然難能可貴,但要知道「神職者」就不是「常人」。

這個社會經常賦予基層老師教育的重擔(甚至比之隨傳隨到的服務業),以為這是教育者的正義,但為什麼社會制度無法要求生養孩子的父母呢?這才是教育的起點。令人不解的更是以人口銳減為理由,「不擇手段」的催生,但應該關心的不是生育孩子的父母到底有沒有擔負教養的決心(或能力)嗎?並且在制度上強迫給予責任。老實說人類要是在地球上滅種,還不是因為咎由自取,我雖然不能說就隨它去吧,但要是只能製造少年A少年B這樣的人口來繼續維持,我寧可默默的在地球上消失。

十多年前的類少年A少年B(或者包括少年C少年D,……)已經做出許多令人不可思議的舉止,聰明的犯罪者永遠可以以一副菁英的傲慢存活著。我沉默的觀察著、承擔著、處理著,然後有一天,我已經確定要離開這個位置,就在年末的聖誕節,跑了一趟超級市場,買了花花綠綠的糖果巧克力,然後回家分成一份一份親手用透明玻璃紙包裝好。

接著我在有些陰冷的天氣穿了大紅色連帽舖棉外套,用假扮聖誕老人的姿態帶了大一包禮物上台。然後我用感性的聲音說著自己年後即將告別,但最後還是希望帶給大家一些聖誕節的溫暖,所以——唰一聲,把花花綠綠的禮物拿出來,這時底下出現雀躍的騷動(當然也有一些是冷眼旁觀的)。

在騷鬧中我一面發禮物一面說:「你們有些人問為什麼發生這麼多事我可以一直不發脾氣、很有耐性、很溫柔,當然其中有一些是在嘲笑我什麼都不知道吧。但沒關係,因為我要離開了,所以我可以告訴大家原因,無論你們做了什麼,我都不在意,那是因為——」我走回台上,誠實而冷酷的說:「那是因為,你們的人生,對我來說, 並、沒、有那麼重要。」

開玩笑的啦。




カウンター

1 則留言:

小花 提到...

是啊
對於不在乎的人
有何好生氣的
我越來越能做到
哈哈
對於那些父母
我只能說........
今天有人找我去看這部電影
但我沒空
但我想會去買書來看吧
版主回覆:(2010-11-07 22:47:39)
唉,小花,在我眼裡妳也是那無私無我的標準啊 ( 程度實在令我吃驚 )。但也是被傷害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