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property Counter
天外奇蹟
東京奏鳴曲
心動奇蹟Ⅱ
真愛旅程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不能沒有你
暮光之城:無懼的愛
墨水心
[日劇]
CODE BLUE (空中急診英雄)
BOSS
MR.BRAIN
----------------------------------------------------------------------------------------------------
我是故意把以上的片子交錯著看的,如果不是這樣,八月住在「廢墟」房子裡的我,若看電影又不能求取情緒的平衡,應該真的會「沉沒」。
我在房子被鑿一個大洞的時候(要是牆破一個大洞能看見金城武在隔壁也還划算,但沒有→這個梗看過《向左走向右走》的就知道),還是決定抽空去電影院看《天外奇蹟》,希望解救一下心情。《天外奇蹟》的廣告主打小男孩和爺爺的飛行旅程,這部分「超現實」的夢想、感情,觀者的好評與感想,隨便找找應該一大堆。
但意外吸引我的卻是在廣告裡缺席的艾莉啊。這個女生真是太酷了,才掉乳牙的小時候,眼睛炯炯有神、充滿活力、不拖泥帶水的追求所愛/夢想的形象,又可愛又迷人。然後她果然也長大成一個又可愛又迷人的女生,看起來她的夢想一直無法達到(包括探險與生育),但是她並沒有被這些「夢想」所制約,在生活中一直向前進,一直到生命結束。被制約的反而是卡爾,最後還是要靠艾莉遺留的訊息為他解套。其實卡爾就是艾莉的夢想啊,和卡爾一起做任何事是艾莉小時候就選定的夢想,所以卡爾已經完成艾莉夢想,不需要自己制約了。這是離開卡爾的艾莉留給他最動人的禮物。
《東京奏鳴曲》和《心動奇蹟Ⅱ》一起看真是互補,持續在經濟谷底的日本上班族,不管是被裁員或奉命裁員的人,在壓抑的、不想麻煩別人的民族性特質下,到達情緒的臨界點。看《東京奏鳴曲》有擊中胸口的窒悶(雖然最後好像有一絲回到原點的曙光),《心動奇蹟Ⅱ》則藉著小貓轉移了焦點(當然這部片子的重點本來就在人與貓身上啦,但也不夠深刻),明明知道是「假性」慰藉,好像也可以逃避一下。
不是故意的,但七、八月恰巧連續看了凱特溫絲蕾的片子。《為愛朗讀》雖然交錯著歷史與個人的悲劇與抉擇,但至少主角面對自我生命有種「求仁得仁」的完整;《真愛旅程》真是讓人為「佳偶」絕望,這個絕望並不是來自片中作為先生的不認同,而是「不明白」,不認同至少是清楚的,「不明白」對彼此都是無解的悲哀。
說是《穿著Prada的惡魔》姊妹劇的《購物狂的異想世界》得到一致好評,沒想到我卻越看越生氣,也許我對於愛找藉口、沒有自制力的人實在缺乏同情心。這個明明已經算是需要心理治療的購物狂被包裝成可愛、天真、有傻福、得人愛的形象,把合法追債的銀行專員包裝成不討喜的「惡人」。無法自拔的負債購物變成無可奈何的「必需」,最後得到的「教訓」不僅無關痛養,最後還贏得菁英帥哥的愛。
《穿著Prada的惡魔》裡的女生最後終於自省,拋棄名流世界,回到自己想要的人生位置,同時也得到原惡魔主管的認同與推薦。在這裡,無論在時尚圈廝殺,或是在社會報導上執著,都有個「肯定自我」的精神與價值。但《購物狂的異想世界》不知是不是怕得罪精品工業,購物狂女生最後雖然拒絕進入時尚雜誌,但實在看不出那個「購物狂內在」有被「治癒」,片中對購物狂的「忠諫」聲音不是沒有,但很微弱。看好評意見,有許多女生紛紛說「真是拍得太好,裡面那個購物心情真是深得我心。『因為購物所以才覺得生命美好』,的確是這樣啊」。我只能用額上三條線回應。
會去看《不能沒有你》其實是受到雨漣小朋友的「鼓舞」,通常離家遠的戲院和華語片很難進入我的的選單,但台片多少會支持(不過某些導演就無法……)。雖然很多人說催淚,但哭點高的我沒有,只是不停想著,在整個事件裡,我會是什麼位置呢?武雄和妹仔的階層,對我來說如此陌生遙遠(不是口中說著「知道」或「理解」就可奢言接近與「體會」),這種感覺讓我感到可怕,雖然我們本來就不可能也無須體驗所有人的生活,但因為處在可能擁有「宰制權」的階層,面對存在同一社會的「一邊一國」比政治上的一邊一國還來得重要。因為社會有「一邊一國」,所以才有那麼多彬彬有禮卻偽善的知識階層。
散場後我聽見一位媽媽在跟國中的女兒說:「這也是沒辦法啊,那個爸爸生活條件那麼差,女兒總會『長大』,而且如果沒有法律保護,小女孩也許是被誘拐的也說不定……」
「我來決定什麼是你的幸福。」――這是標準知識份子對底層人物的「保護」姿態。但誰能決定別人的幸福呢?生命中「被決定」的東西愈多,與幸福的能量恰恰是成反比的。
《暮光之城:無懼的愛》、《墨水心》是跟著家姊的國中小少女一起看的。果然《墨水心》有所有奇幻小說拍成電影的困境,但作為娛樂也還不錯。《暮光之城:無懼的愛》也果然是給少女看的「羅曼史」,閱讀歷程中從來沒有羅曼史小說的我(我這世代像我一樣完全沒看過瓊瑤小說以及二秦二林電影的人應該非常有限),看到一半居然很不爭氣的睡著,對這部大受歡迎的電影如此「不敬」,應該承認是自己太老。
最後想說,要不是因為台產《痞子英雄》跟日劇《BOSS》幾乎同時上檔,不然實在讓我懷疑《痞子英雄》是否參考過《BOSS》的手法。那個配樂、過場時不時出現的警視廳大樓的空照、以及室內光影的配置、辦公室的玻璃帷幕,還有第一集就出現的連鎖爆炸案、鑑識組……
這個夏日是災難的夏日,進入秋季則是疫情蔓延的戰場。人生的惶惶然,生活只能依存一點小甜蜜與小幸福了。
2 則留言:
其實我看電影時也是一直在想「我自己是站在什麼位置」。:)
可是我沒有答案……也許這就是片子的「重量」。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