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16

美學的「文盲」

家附近這段敦化南路的單車專用道已經做好了,我對於設置單車專用道的意見之前提過,不想再說。現在想說的是,我從小在敦化南路邊長大,經歷復旦橋、敦化八德圓環拆除、鐵路地下化、到現在市民大道的時代,雖然施工時會帶來交通混亂,但完工後,敦化南北路依舊是台北市值得驕傲的美麗道路。這段敦化南路在高玉樹當市長的時候拓寬,因為將分隔島變寬、綠化植樹,在當時還引起「浪費空間」的批評。但事實證明高玉樹的遠見,之後敦化南北路依照相同的模式植樹拓寬,和仁愛路成為台北市最具代表性的林蔭道路。

可是,看看完工後的單車專用道,像怪物一樣的存在,對於老居民來說,看見美麗的道路被毀容,真是難以言喻的難過與生氣。
 
這是完工的單車道,怪異的綠色加上突兀的紅色,以及似乎永遠在施工中的黃黑色警示島、警示牌。真不敢相信這就是完工後的樣子,為什麼會有一種建設是明明完工了,卻永遠看起來像是施工中? 讓整條路維持在「千瘡百孔」的錯覺裡?


主事者一定會傲慢的回答我:綠色是特別用XXX止滑素材鋪設的,紅色是給公車停靠所以示警的,螢光黃是怕車子誤闖單車道的……你看看我們想得多周到多專業!但我很想問,你們的美學素養到底在哪裡?為了維護道路的整體面貌,有沒有努力在功能與色彩上找到平衡點?

這是去年在東京住處的單車專用道,一樣做了止滑的設計。

這是比較靠近大馬路的單車專用道,一樣有紅色警示。

以上整體景觀的和諧度,應該不需要我再多說什麼了。靠近大馬路的專用道,在快車道旁有紅色區可讓汽車臨時停車,但除此之外不會有公車、機車、計程車需要停靠或上下車,所以很單純。但是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城市高度依賴公車、機車、計程車作為代步工具,卻為了一個經常唱空城計的單車道嚴重失衡。
(單車本來就不是用來追趕時間的,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被需求,它是一種生活風格。生活風格這種東西,不是誰登高一呼就會出現,或者,必須出現。〈單車的王道〉

已經不想再去說該不該花了大筆金錢去做單車道的問題了。而是,這些自詡高學歷高知識份子的「美學的文盲」,就這樣殺死了一條前人費心經營的美麗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