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 coast link Counter
實在太熱了,所以想起了居酒屋。
日本到了盛夏就是吃鰻魚的季節,因為認為酷暑消耗太多體力,需要吃鰻魚進補。果真夏天一到,超市立刻出現了鰻魚專櫃,其中台灣來的鰻魚也大受歡迎。儘管公民館的社區媽媽叮嚀我要吃鰻魚,但我並沒有「入境隨俗」。倒覺得應該去居酒屋喝啤酒。我幾乎沒有酒量,研討會結束也不會跟著去居酒屋參加「飲み会」。但這並不表示我不去居酒屋。其實日本人雖然喝酒可以喝得「很盡興」,但並沒有台灣社會恐怖的「敬酒與乾杯」之「迫飲」文化,去居酒屋不喝酒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但若是上班族的文化,屬於職場關係延伸的居酒屋活動,「傳統上」女性職員都必須負責斟酒,不管職務與輩分多高,只要在場沒有其他女性,還是要自動斟酒。這種工作的延伸與壓抑,即使去了居酒屋還是解除不了。
我雖然是女性,但是因為當時身分的關係,以及「飲み会」的性質,就算去了也不需要幫男性斟酒。儘管如此,在需要徹底放鬆的時刻,我去居酒屋還是只想跟好朋友一起。居酒屋的食物通常又便宜又好吃,氣氛輕鬆,只是煙味太重難以忍受,所以和朋友通常提早去,在煙味到達「癌症指數」之前就離開。
夏天到日本旅行,一定會去一兩次居酒屋,雖然喝不了什麼酒,但光看朋友桌前的大杯冰啤酒就很消暑,我有時也喝一點莎瓦或梅酒,非常沁涼。居酒屋的菜東點西點,滿滿一桌都是開胃料理,環境隨興又放鬆(日本一般餐廳安靜而拘謹,和居酒屋有區隔),不知不覺就能暢懷笑談。
一杯一杯的啤酒被端到各桌,空氣裡彷彿都有酒花噴濺的水氣與淡淡酒氣。真的非常「夏天」啊。
不過,從居酒屋回家,一定得馬上洗頭洗澡,身上的衣服也全部都得換下。因為那些在居酒屋沾染的盡興氣味,一出店門馬上變成濁氣,緊緊依附難以甩脫。
到了夏天,在台灣的台式啤酒屋應該也很多。不過因為拼酒文化的「草根性」,所以好像不存在我的世界裡。「草根性」雖然具有在地的親切風味,但老是有種「即將失控」的因子浮在空氣裡。「妳不懂,就是『即將失控』才有放鬆感。」大概有人會這麼說。但因為看過人家失控的樣子,之後見面就算對方清醒了,我還是覺得很可怕。而且有時周圍失控的感覺,好像隨時可以從桌下抽出開山刀一樣,想到可能被波及,這種放鬆感實在太「刺激」。
「所以妳更應該看看誰酒後失控的樣子,才能判斷是否為『良品』。」應該還是有人會這麼說。聽起來好像沒錯,但基本上會想拼酒(或想灌別人酒)的人,不管事後樣子如何,我都想敬而遠之。
當然許多日本男性也喝到醉醺醺,不成體統的昏臥路邊,或者「掛倒」在車廂內。我在晚歸的電車內常遇見這種全身散發酒氣的醉客,因為擔心會不會車子突然一晃就吐在我身上,總是離得遠遠的。不過這些醉客多半都自己「默默」的醉著,看起來滿腹心事的樣子。
因為非常害怕「迫飲」文化,所以對我來說,日式居酒屋還是有點「優雅」的,起碼有喝與不喝的自由。所以去年夏天跟朋友幾次約在吉祥寺,都去了居酒屋呢!不過,當然都在煙霧瀰漫之前,趕快溜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