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2

單車的王道

burleigh accommodation
burleigh accommodation Counter
日本的新流感疫情似乎一發不可收拾,不過根據在醫界的親友判斷都覺得這是遲早的事,因為感冒的傳染本來就很難防,而且初期症狀都一樣,難以分辨是哪一種病毒,加上並不需要發燒,就已經具有傳染力了。所以旅行史只是一個參考而已,除非「鎖國」,不然以一架架飛機往來的頻率來說,要追傳染源並不容易。上次才說,若是延遲到今年才要去日本,就不是好時機,照現在這種情形,不僅不是好時機,根本就會取消了吧。那麼我去年曾經建立的種種記憶也就不存在了。哪些記憶呢?進入夏天後,不斷出現的就是這個畫面:
大學通的單車道。

被櫻花樹護衛的單車專用道,可以從車站騎經大學校門、騎過櫻花通,到有農地保留區的市郊。

去年從東京回來時,發現只不過離開台灣一個夏季而已,在道路上最大的轉變,就是全民「瘋」單車這件事。然後重要道路紛紛開挖,進行「單車專用道」的工程。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元首的「加持」,騎單車就變成王道;也不知道「單車專用道」做好後,是否會改善單車「橫行霸道」的狀況(為什麼走在人行道上還要被單車在身後按鈴「驅趕」?在東京把單車騎上人行道的情形也很多,但是沒有人敢按鈴驅趕前面的行人);我只知道我並不想在公車與機車雙重的空污夾殺下,騎單車一邊深呼吸一邊趕路。

也許不切實際,但對我來說,城市裡以單車代步不光是「工具」而已(不然比單車「有效率」的交通工具比比皆是),而是一種生活的風格,就是一座城市自然而然擁有讓單車存在的空間。

我家這邊的敦化南路是一條美麗的大路,如果能騎單車縱橫往來當然是件美事,但從專用道工程開始進行、斑馬線開始重劃後,我就在觀察這件事。斑馬線畫出單車專用區,是誰在走?機車。專用道工程進行時,誰被逼上馬路中央,造成交通大亂?機車與公車。

機車與公車,是這個城市交通的最大依賴,把邊側劃給了單車後,它們要去哪裡?還是,「大家」一起共享?共享黑煙與事故?

單車本來就不是用來追趕時間的,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被需求,它是一種生活風格。生活風格這種東西,不是誰登高一呼就會出現,或者,必須出現。

在單車風行的某些歐美地區,或日本,應該都不是機車密集的地方(台灣的機車也是一種台灣的「生活風格」)。在東京,公車不到的社區巷弄間,單車幾乎是必備的,但是在車水馬龍的涉谷或新宿大街,幾乎不見身影,因為難有生存的空間與需要。 像我懷念的這條幾近「五星級」的單車專用道也不是處處都有,也因為如此,成為這個地區的生活風格,讓我記憶深刻。

好像有這樣的單車道,夏天就不熱,我也不需要「夏眠」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