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 coast office lease Counter
聽NHK新聞說,因為不景氣的關係,橫濱某家歷史悠久的高級超市準備停止營業了。看來日本的景氣正如官員所說「深不見底」,竟然連知名老店都撐不下去。也許有人會想,超市販賣的食材用品等,到底還是民生所需,並不是「奢侈」精品,既然是知名老店,怎麼也到關門大吉的地步?其實高級超市食材的價格確實超乎想像,雖然沒去過橫濱那家店,但我去年所居住的、屬於東京近郊高級住宅區的生活圈裡,就存在著價差極大的兩家超市。一家是全國連鎖的平價超市「西友」(SEIYU),一家是「紀ノ國屋」(KINOKUNIYA)。
價差有多大呢?譬如看起來一樣的一盒巨峰葡萄,「西友」999日幣,「紀ノ國屋」3000日幣;一尾透抽,「西友」150日幣,「紀ノ國屋」700日幣;同重量小排骨一盒「西友」300日幣,「紀ノ國屋」730日幣;玉米一根「西友」99日幣,「紀ノ國屋」300日幣;蒜頭「西友」三顆97日幣,「紀ノ國屋」一顆450日幣。……
之所以價差這麼大,當然是因為食材的產地,以及培育的方式。「西友」的便宜食材大量來自中國大陸、中南美洲、東南亞,「紀ノ國屋」則來自日本國產、美國、也有台灣。像在「西友」就看不到台灣的香蕉,只有菲律賓的。另外,就是有機食材,「紀ノ國屋」的蒜頭這麼貴,就是來自日本國產的有機農場。
這兩家超市的生意都很好,顯然有固定的客源。我的日本朋友說,因為大陸食品接二連三出問題後,大家對於食材來源十分介意,現在她幾乎不敢去便宜的超市買東西了。但是,「高貴」的超市是不是就讓人全然放心呢?這可能是現代主婦的焦慮。
我居處這裡在還沒開發之前大部份是農地,後來徵收開發,還是有一些農戶保留地。每個週末,這些農戶都可以在站前的廣場擺攤,販賣自己耕種的蔬菜,攤位就在「西友」超市旁邊。因為是自耕地,應該可以信任,雖然賣相差(這也是「有機」的象徵),但價格不貴,很多主婦都會去買。
生活了一陣,我也學會週末一早騎車到站前看看這天的蔬菜,因為每週擺攤的農家不同,品項也有不同。有時也能呈現季節性的收成。
這樣一週一週的過去,不知不覺,農家菜攤成為我的生活「週曆」,形成了去年夏日的在地符號。就在今年夏天到來的現在,我在台北,想起農家菜攤的畫面,一面鮮活異常,一面恍惚如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