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差啊,反正時間很多。」聽到螢幕上有人這麼說著時,忽然有五雷轟頂的感覺——真的離無所事事的青春很遠了。最近西門町有一家老字號的戲院重新改裝經營,推出83(?)元看兩部新片的號召,吸引了大批人潮前往排隊,炎炎夏日裡必須等上一整天。願意去排隊的人只有少數不耐悶熱先離開,大部分的人都說:「沒差啊,反正時間很多。」雖然知道「青春年代」總是無所事事居多,但忽然在螢幕上瞥見那種無所謂的表情和聲音時,心上還是忍不住一凜:能那樣漠視時間,到底是青春的無畏還是囂張。
我唸大學的時候公車路線和現在不同,回家時我只能搭278和311公車,不過因為分段點的關係,311需要兩段票。所以,雖然278不是很好等,而且還繞遠路,車程足足比311多了十五分鐘,我還是寧可等278。而且大一的我剛剛參加社團,有時等車還能遇見喜歡的朋友,又能省錢,何樂不為。
有次等車時碰到同路的大四學長,聊著聊著,311來了,學長準備上車,看我動也不動,便問:「不上車?」我說:「嗯,因為要兩段票。」學長上車前忽然意味深長的看著我說:「總有一天妳會知道,時間就是金錢。」
雖然不希望,但那一天其實很快就來了。來的速度和年紀無關,而是和自我生命的「意識」有關。就是意識到了生命裡很想、很願意,或者不得不、不能不、不該不去追求的種種,然後也意識到了自己手中的籌碼其實並不多,而無法任時間流逝。
當那個意識出現的時候,說「沒差啊,反正時間很多」的日子就瞬間結束了,也是自己才能結束的,接著,就是很害怕碰到說著「沒差啊,我反正時間很多」的人。
記得剛工作時因為交通不方便,有人問我為什麼不開車,一來因為停車位難找,二來在台北行車難免遇見小擦撞,我對處理這種事既不在行也不耐煩。這時有位太太級同事就大聲說:「我才不怕。每次我都下車跟對方說:老娘反正時間多的是,要找警察找保險公司就陪你慢慢等。」趕上班的尖峰時間碰這種「我反正時間很多」的人還真叫人抓狂,當然快快和解了事。
我同意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只是對於要排隊的才能達成的享樂一向興趣缺缺,對於排隊搶超值產品也很冷漠,包括電影、美食、景點,都寧可等離峰時期或風潮過了再慢慢享用(如果風潮過了就倒閉了那也不遺憾),或存夠一點錢能悠閒的消費。
如果生命真的為了美好的事物「浪費」,我希望可以優雅一點,因為這種「浪費」和無頭蒼蠅似的「我反正時間很多」並不一樣。
從輕井澤到中輕井澤的路上開始下起大雨,為了避雨花了預計以外的時間,雨停後爬了小坡往「石之教會」走去,竟又碰到有人舉行婚禮無法參觀,「很抱歉,請三點之後再來。」婚禮人員說。
因為避雨耽擱,東拖西拖,離搭車時間的兩點十分只剩下二十分鐘,下一班車要到四點二十分才有,我該怎麼辦呢?按計畫離開,等於只來這裡避雨一遊,拍拍相片唬唬別人(像很多旅行團一樣),不離開,多出這麼多空檔要做什麼?
「沒關係,反正時間很多。」我跟自己說。決定坐下來喝茶、觀景,等待「石之教會」開放。
時間在靜謐的、美麗的、擁有芬多精的自然光景裡流瀉,我的心安定著、放鬆著、呼吸著,一直到能參觀「光之教會」的那一刻,真切擁有了旅行時光的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