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長達九天,雖然有點放假放到傻了,開工讓人精神不濟,但我的已婚女性朋友倒都鬆了一口氣說著:「真好,終於過完年了。」
即使單身如我,也不喜歡過年,當店家沒完沒了「恭喜恭喜恭喜你呀」的音樂從街上消失的那一刻,真有「世界終於正常了」的感動。大家都說小孩子過年最開心,只是,在我較為清楚的童年記憶裡,過年總是很「緊張」。雖說大新年不能罵小孩,但那是從大年初一算起,可不包括從準備過年開始到除夕為止。記憶中愈接近過年,母親愈是忙碌,脾氣也顯得煩躁,我們當小孩子的最好「皮繃緊一點」,不然就容易挨罵。
拜拜是過年的大事,準備能大大「有餘」、一直吃到「過」年的年菜也是大事,大掃除更不用說是必備的了。這些「大事」的重任都落在女主人身上。
拜拜不光是祭祖,還有家中的「地基主」,有些講究的還一路從除夕拜到初九天公生,牲禮樣數不可少,也不可不豐盛,若讓祖先眾神不高興,影響一年運勢,女人哪裡擔當得起?
所以,市場熱鬧滾滾,都是跑了不下十數回的主婦們,拿捏銀根、忙到焦頭爛額,還要大掃除,看見放寒假無所事事、只會看電視或跑出去玩樂的小孩應該很火大吧?無辜的小孩被罵了,只能趕快遠離「地雷」躲起來。
我很想知道有幾個準備過年的女人是忙到真正開心的,但也許「重責大任」在身,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問,就是要埋首去做,就是要「敬業」,然後任焦躁感上身。
長大後的我根本不想接受這個,雖然家中還輪不到我做主,但我並不想看見一到過年就疲憊不堪的母親的臉。不管正理歪理,反正我用很多說辭去修正所謂「傳統」,終於讓過年的「緊張感」降低不少,也不用再吃年菜(其實是剩菜吧)吃到怕了。
我的朋友C就很羨慕,說她每次回婆家過年都很手足無措,看著婆婆和大嫂面部嚴肅忙著張羅,自己不知從何插手又不敢擅自「撤退」,好像在罰站。朋友A則忌妒起初二就可以「遁逃」回南部娘家的小嬸,不必從除夕吃婆婆堅持必須準備的、大大有餘的年菜吃到初五。而身為婆家唯一媳婦的F,因為「眾」大姑小姑們每年初二都會回娘家,所以她不能回去,必須留守婆家當「洗碗機」……
又,偶然看見某明星談過年,說最開心回家吃年夜飯了,因為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年夜飯可以從晚間七點吃到十點,「這其間我媽會不停的出菜喔!」她得意的說。但是天啊,那個不停出菜的女人,是整夜「充滿幸福感」的被困在廚房嗎?
除夕下午接到學弟的拜年電話。
「先跟妳說新年快樂。」
「喔、喔,謝謝。」我正忙著跟母親準備祭祖的菜。
「妳在忙嗎?」
「嗯嗯,你不用祭祖?」
「要啊。」
「可是感覺很閒……」
「拜拜不就是拿香嗎?(有點困惑)會很難嗎?」
「……(很想打人)所以你也不用大掃除囉。」
「不用啊,我看我家都很乾淨。」
「……(還是很想打人)那是因為你媽都掃過了吧。」
「喔,這樣啊。這樣也很好。」
對狀況外的已婚男人,我還能說什麼?
過年的女人是被傳統制約了,還是被自己制約了呢?(朋友母親每年準備牲禮年菜都腰酸背痛、唉聲嘆氣,卻又不肯簡化傳統,也不肯花錢買餐廳年菜。)但因為有這些勞苦功高的女人,「年味」的傳承才能一直持續下去吧。
也許有女人興高采烈迎接著這樣的角色,如果不是,恐怕心裡都期望著,可以毫無罪惡感的、將自己釋放。
5 則留言:
的確過年真的是很"恐怖"啦
所以我還是要努力說服家中二老
明年繼續在國外過年吧
呵呵呵
不用打掃
不用張羅祭拜品
不用因親戚來家裡拜年而忙進忙出
可以睡起來不用摺被
可以吃完飯閃人不用洗碗
可以不看那難看無比的新春特別節目或重撥多次的影片
可以不用.....
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在國外過年啦
to小花:
看來這次「親友過年旅行團」很成功喔^^。
是啊!是大成功ㄋㄟ!
可能是之前聽太多前輩們與長輩出國的"經驗"
所以出發前我可是做好心理準備啊
期望值設定是零啊
所以任何事都是加分啊
哈哈哈
對呀,因為春節旅行團的品質很難說的,能大成功真是太好了。
我有兩次也帶父母出國過年,是自己去的,他們也都很開心呢。
可是近幾年來覺得機票價格愈來愈離譜了……
(下個冬天我們去捷克吧。呵呵→風馬牛不相及)
嗯!捷克!正在等我們ㄋㄟ
所以我正在努力中啊!
哈哈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