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於拓展人際、建立人脈不感興趣,也不擅長記憶不相干的人名與頭銜,工作單位印發的名片至今沒發出去幾張,參與活動時經常是側身一旁跟熟悉的人聊天。這樣的我,就算被介紹著,當然不會在意對方知不知道我。事實上,身為無名小卒,不被認識本來就很正常。如果對方為了維持禮貌而說著「我認識你」,卻在熱絡招呼中,所謂的「認識」破綻百出,只會讓我覺得困窘。
念碩士的時候,很多朋友已經在報社上班,當時因為報業尚有榮景,藝文活動不斷,我們便經常藉著活動而彼此相聚。某次新春藝文團拜在晶華酒店,幾個朋友正聊得不亦樂乎,Y的主管C忽然加入,親切的問著我們的近況。
C先生是個非常和藹的長者,因為這樣,我忽然很大膽的說:「C先生,我覺得您不知道我是誰。」這時,C先生稍稍一愣,就只呵呵笑著。我其實只是開玩笑,無意讓人尷尬,便趕緊接著說:「我是╳╳╳啦。」他也跟著笑說:「是啊,是╳╳╳。」
C先生走後,Y認為我不應該這樣對他,因為「他是文壇前輩中,少數願意對我們這些文學後進表現善意的人了」。想想也是,我其實是因為C先生完全沒有架子,所以便「放肆」開個玩笑,卻不知也許刺傷了他的熱情。
我因此深深反省著、也警惕著自己,交際場合中,陌生的對方說著「我認識你」,只要不是惡意的開端,儘管微笑以對就好。
進入職場多年後的現在,雖然出席活動的意願愈來愈來少,但若工作需要還是難免。今年就有三個星期在萬芳社區附近出公差,其中並有一天要接待大老闆來視察。帶著大老闆參觀的時候,他招呼著我說:「工作還好吧,我們有很多共同的朋友呢。」
我們?大老闆認識我嗎?——在數千人的工作單位裡,我實在沒理由認為他會知道始終沉默低調的我。
「共同的朋友?」
「對啊,在美國的嘛,一時忘記名字了。」他說。
「美國……可是,我沒有在美國讀書或生活的經驗。」小心小心,不要讓大老闆難堪,我在心底說。但是,他懂不懂我在暗示話題不必再繼續了。
「是嗎?那妳是念哪裡的?」
完蛋了,這個大老闆是個不服輸的傢伙,不願相信自己可能弄錯。我只好乖乖把我的「超本土」求學經歷說一遍。
「這樣嗎?」(唉,我騙你有好處嗎?)但瞬間眼睛一亮:「我想起來了!是╳╳╳和╳╳╳啦,幾個月前我才跟他們在美國見過面。」
我.不.認.識.他們好嗎?我很想這麼說,可是忍住了。
「這幾位我……不熟欸,他們真的說是我嗎?我是╳╳╳——」我一邊說一邊把識別牌高舉到大老闆面前。他看了看,聲音弱了些,說:「嗯,是妳。」然後就轉移話題了。
雖然在職場多年,我還是很難適應這種「虛裡來虛裡去」的人際語言,真心╱真誠的話是:「你不認識我,真的沒關係。」可是此話一出,大概會被認為傲慢或是不識抬舉吧。
有時是飯局,因為圍著圓桌面對面,幾乎無所遁逃。被主管介紹到的時候,趕快站起來笑一笑就坐下,心裡期望不要放多餘的時間在我身上。結果有人忽然跟客人說:「她,你認得吧?」
「對對,認得啊,曾經是某報記者嘛!」
天啊,又來了。這一段跳過!跳過!我心裡說。卻只能微笑:「嗯,那應該不是我。——啊,上菜了,請用請用。」
剛剛說話的人也許尷尬,竟不死心:「她不是記者啦,她寫散文呀,她……」
「喔,對啦。我見過嘛,就在……」
「不是啦,她沒有去,是……」
「我知道,她就是……」
「你弄錯了……」
「怎麼會,她不就是……」
……
這時,我只能想像自己變成女力士,啪一聲跳上桌大叫:「喂!你們兩個,夠了喔!」但我什麼也沒做,很事不干己的開始吃菜。
雖然我也曾在社交場合中,對陌生的名片露出「我認識你」的禮貌表情,但也僅止於此而已,再多也無法表現。我知道有些人覺得被認識很重要,但是,你不認識我,真的沒關係。
2 則留言:
哈
原來在萬芳還有這麼一段故事呀
"大老闆"真的太令人傻眼了
雖然
yhh很低調
但是
我認識妳
這對我來說就很重要了^^
祝新年快樂
呵呵,這工作圈裡"令人傻眼"的人不少呢.
這一想,說不定是yhh的問題--走錯圈圈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