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只能直視的地方

雖然我出國也會拍照,但其實並不是很相信相片中的美景。不是因為不信任攝影者的技巧或眼光,而是會怕那是個「只能直視的地方」。

只能直視的地方就是視線無法自由的地方,你只能順著一個方向,不可左顧右盼,才能不受干擾的獲得如同相片裡的美景;一旦不夠專注,視線不小心瞥見兩旁景物,有時便忽然升起一陣尷尬,或者,受到「驚嚇」。秋末去了金山海邊。從休憩的咖啡屋直接走到沙灘,看見白色海浪從蔚藍天際層層推滾而來,非常美麗。我佇身在淺水處,一直望著前方沒有回頭,因為知道身後沙灘有慘不忍睹的垃圾:塑膠袋、尼龍繩、丟棄的拖鞋、污穢的玻璃瓶……我拍了海景當做電腦螢幕背景,看見的人都說好漂亮,自己卻如何都覺得自欺欺人。

去年去東部旅行時也經常如此,雖然用鏡頭框住了自己想要的景致,卻無法抹去巧妙利用「消除法」的事實。我對東部的自然景觀無可挑剔,即使連番經驗強颱摧殘,山林顯出一種破敗的病容,仍然可以看見內在的美質。

要避開的是俗艷霓虹亂閃的檳榔攤、路旁用簡陋紙板大紅字潦草寫著:「俗!便宜賣!」的車販、出奇制勝但毫無美感的店家招牌、還有不知怎麼常常出現在路旁的廢棄物……這些東西在城市的角落出現也就算了,反正也會被熱鬧或凌亂的市容淹沒,但愈是襯在素樸的背景中就愈有不堪的招搖。

我是無法從只能直視的地方獲得美感洗滌的,在視線隨心所欲、「一望無際」的前提下,無論人文或自然,都展現一致水準的美景,才令人有相稱的安心。

前一陣子去了相隔二十年再見的南端城市。之前雖然很多人提醒我觀察該地景觀的大幅轉變,但其實我早就不記得原來的樣貌,也無從比較。

在工作完成後的空檔,朋友建議我可以去光廊走走。儘管時光甚早還看不到夜間燈光與流水的浪漫,但優雅的林道和草地,的確是個令人舒服的城市休憩處。可是……旁邊的百貨公司為什麼會有那麼突兀的顏色啊?視線一掃便忍不住避開。(那種只求彰顯「我在這裡我在這裡」的設計心態在台北也有,某些路段的天橋形狀和顏色古怪到令人驚嚇,實在不知陸橋何須彰顯存在感至「不計毀譽」的地步?)

終究還是只能直視,還是利用了「消去法」,才能留下不穿幫的美景。

有些只能直視的地方是因為空間感的落差,像「羅馬假期」裡的名景:真理之口。看圖時總覺得為什麼畫面都只是那個口,不照一照四周的景致呢?置身其地才知原來根本沒有「四周的景致」,真理之口其實側身在一個侷促的空間,觀光客沿梯下,一個個排隊等拍照,鏡頭就剛好扣住那個口。

雖然不算被圖片所欺,但真實與想像的落差,這也是只能直視的地方啊。

儘管如此,到當地我還是經常買風景圖片或海報。因為都是親自確認過的地方,知道即使視線360度旋轉,也不會受到「驚嚇」,所以可以安坐家中,透過只提供直視的圖片,視野毫無阻礙的、恣意神遊著。



1 則留言:

雨漣 提到...

呵,讓我想到了一個朋友寫的這篇文章
http://service.fhl.net/mt/shyu/archives/000115.htm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