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3

一個人的電影院

最近不知道爲什麼分外厭煩,很不想見到工作關係的人際,也不想面對新一批進來的後輩。然後會想一個人跑去電影院。大學時期我就會在沒課時,一個人跑去大世紀或東南亞看電影了。雖然大家把看電影當做約會的手段,女生形單影隻跑去看電影顯得有點悲慘,特別是燈一亮,忽然跟在場的雙雙對對打了照面,難免尷尬。更不用說看早場時還可能會遇見「怪伯伯」了。

但是,如果我已經決定把自己完全丟進虛擬的世界,就不想要有一個「現實」界的人在身邊提醒我。

電影的約會是約會,不是看電影。內容包括:商量看哪一部片子、進場的座位、看電影時的互動,以及看完電影的後續安排。這一整套的活動我也從事過,只是光就單純看電影來說,絕不如自己跑進電影院來得痛快。

我看電影時不交談(看電影就看電影,還要聊天嗎),不吃東西(曾經看見前座的情侶合力啃掉一隻烤雞),也不想一邊研究評論(成天的工作還不累嗎)。所以,雖然工作後有一些機會參加電影首映或試片會,但若是觀後要寫評論或開會,有時我便不想去了。

努力把自己丟進那個虛擬的世界,融在一起,變成另一種真實,情感也許得到新的考驗或沉澱。所以非要是電影院不可,非要是黑黑的、大大螢幕的電影院不可,才會感覺自己逐漸埋沒、融入,進入虛擬世界裡的人性真實。但有時是無論如何進不去的,那麼,進得去的對我來說是珍貴的電影,進不去的就是「不好」的電影,我不需去跟別人解釋我的標準是什麼,這是一個人的電影院裡擁有的解放與自由。

當然還是會跟朋友談論有感覺的電影,不過那都是在各自看過了以後;也有一群人一起去看電影的機會,那多半是家庭娛樂片。自己真正想看的電影還是要一個人。

以前曾有過閒聊時興高采烈說著要去看某部電影,結果就有男生來約,說:「下星期一起去看吧。」我說:「我不想去欸。」對方說:「妳明明說想看這部片的。」「可是我要自己去看。」(對方會覺得「中刀」了嗎?)朋友告誡我說,大肆公告要去看電影,就等於放出約伴的訊息,乏人問津才尷尬吧。

看來連看電影這件事我都不在社會主流思維裡。要是一直沒有走在社會主流價值裡的我,之前可以安然度過「該結婚了,為什麼不結?」「該繼續唸博士,為什麼不念?」「該努力曝光建立知名度,為什麼不做?」的催促,並且心存謝意(對方如此說大概認同你是「有條件」的吧),那麼,現在即使有人要站在山頂對我大叫「該上來了,還等什麼?」也無所謂。

也許我真的錯過了那些可經營的「黃金時機」,但至少拿回了「何時該不該」的自主權,並願意相信日後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抱怨會少一點。

因為擁有這點驕傲和勇敢,才能自在的坐在山腰看風景,然後決定何時要上山,或者,不上山。

3 則留言:

雨漣 提到...

『以前曾有過閒聊時興高采烈說著要去看某部電影,結果就有男生來約,說:「下星期一起去看吧。」我說:「我不想去欸。」對方說:「妳明明說想看這部片的。」「可是我要自己去看。」(對方會覺得「中刀」了嗎?)』

嗚嗚,感同身受,只是我一直沒那麼勇敢,反而是幾次不好經驗後,被嚇到現在只要是自己想一個人去的活動,在去之前我都憋著不敢說,以免被不瞭解狀況的人「熱心邀請」,導致原本的期待變成壓力....

yhh 提到...

也是。但都不講之後,會被認為神秘兮兮吧(其實有時就是想一個人而已)。後遺症是,萬一想要約伴的時候,大概不會有人敢「靠過來」了^^~。如果這樣也ok,就勇敢一點囉。

行板 提到...

因為工作,所以明瞭這個需要解藥的時刻;
因為性情,所以能體會一個人的樂趣。
我坐在另一邊的山腰上,微笑吹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