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前輩告訴我,某天在路上遇見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寒喧之餘對方問:「怎麼樣?當╳╳長了吧。」前輩說沒有。對方又問:「那當主任囉?」前輩還是說沒有。這時,老朋友呵呵笑說:「哎呀,我還以為你很行!」前輩一陣錯愕。我對這位前輩雖然只有些微瞭解,但知道他想對我說:第一,原來當上╳╳長當上主任就叫做「很行」?第二,只要他願意,早就可以當上那些職務,不當是他的選擇。第三,為什麼一個人可以這樣理直氣壯的評價別人?
我於是開玩笑說:「那他有沒有拍拍你的肩,說:你要加油喔。」前輩哈哈一笑說:「還好沒有。」
為別人加油打氣是一件好事,但說著「你要」如何如何的意義並不一樣。這種帶著訓勉意味的加油,或慈愛或嚴峻或隨意招呼,我們從小到大都從長輩那裡領受許多,如果沒有太大衝突,只要心存感激,微笑接受就好。
為什麼會有衝突呢?因為說著「你要」加油的人,除非是真的知道你想要什麼,不然,其實是帶著他的、或主流的價值觀來要求你。當你逐漸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不斷聽到這樣的「你要加油」,提醒你是不足的,就讓人覺得莫名所以。
讀碩士的時候,我非常滿足且快樂,但那並不意味我對未來已十分篤定。相反的,關於研究領域或就業的嘗試、討論、質疑、矛盾,有時空虛有時精采,填充著當日的時光。我知道我是如此加油的在面對自己的人生。
在理所當然、被期許應該繼續攻讀博士的畢業那年,我一邊寫論文一邊做著紀錄片的工作,然後跟著小組到剛開放探親不久的大陸勘景,畢業前夕還盛裝跑去參加金鐘獎頒獎典禮。聽到節目得獎時我拼命在座位上鼓掌,知道自己正決定一邊拍手一邊送走這段人生經歷,這是最後的美好儀式。
然後,我居然看見我的指導教授坐在評審團座位上。要去打招呼嗎?我心裡有點害怕,如果老師發現我在畢業的關鍵時刻如此不務正業,他會怎麼想?可是,如果他已經知道我在,我卻故作不知,豈非更失禮?
我從來不是逃避的人。廣告時間休息,我看見老師起身走動,立刻趨向前去招呼。老師開心的說:「呵呵妳來了,那個節目大家都說文案寫得好,後來才知道是妳寫的,我好高興,真是太好了。」老師一直笑著,關於畢業論文的事一句都沒提。在老師過世多年後,至今想起那個場景,總覺得意義萬分珍貴無可取代。
隔幾天卻是在學校的走廊遇見前一年考上博士班的學長,被他很嚴肅的訓勉:「這樣不行,妳要加油。就快考試了。」當時已決定暫緩攻讀博士的我有點啼笑皆非,很想說:你知道我「要」什麼嗎?
就像我念碩士的時候,某學長指著我的好朋友Y說:「妳要加油啊,人家都念碩士了。」天知道Y根本不想念碩士啊!更不用說許多人被說「要加油喔,大家都結婚了。」「要加油喔,生不出來要不要去看醫生?」「要加油喔,怎麼還是小課長?」要加油喔……
長輩的善意還可接受,若是自以為是的同輩就令人討厭。就像前輩遇見的老朋友,即使已經聽你說過幾百次人生的選擇,還是不肯相信有人可以不管主流價值快樂的活著,即使自己在主流價值裡其實也並不怎麼高興,還是有理由認為「高」你一等。
最近工作單位裡有許多人紛紛通過升級考試,一片喜氣洋洋,我也很開心。結果忽然有人說:「妳要加油了,不要只跟著開心。」我一愣,很想說:「你這傢伙,會不會太得意忘形了?」我佩服所有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人,也真心祝福著,但是當我在這時、或未來不這麼做,並不代表我在蹉跎人生啊。除非我們交換過意見,不然這種「想當然爾」只顯示彼此不是朋友。
我知道大多數說著「你要加油」的人都是善意的,所以再如何都心懷謝意。我跟同輩也經常彼此加油打氣,但無論如何都無法隨便說出你「要」加油的話(我有什麼資格呢),並且也會提醒自己,即使已成為前輩,也不要讓「你要加油喔」變成一種廉價的鼓勵。
2 則留言:
是啊,這句話跟「最近過的好不好」,應該都可以排進「十大不明所以問候句」了吧....
嗯嗯,
不過,至少「最近過得好不好」並不是"命令"句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