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5

成長的價值

朋友轉述在家族聚會中一位遠親跟孩子的對話。孩子剛上國一,提到考試作弊的問題,遠親正色的告訴孩子:「如果你作弊會被抓到就不要作弊,如果有把握不被抓到作弊就沒關係。」接著補充說明自己以前就是靠作弊完成學業的,只要能拿到文憑就好了。聽到這樣「嚴肅」的教育過程,朋友覺得很無力,因為儘管有些事是社會約定俗成就改變了,但有些事卻不是很多人都做就是對的,當似是而非的價值觀領有家長的許可證,成長就不再有可貴的價值。

我們好像真的進入了「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時代了,所謂「美好的仗已經打過,結果不重要」的價值已經結束。而因為「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時,最先檢討抱怨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學校、社會、或者國家。

鄰居有個大三的學生今年考上日本某大學交換學生的資格,那天在電梯裡遇見,隨口問她何時出發。結果她說:「日本人真的很愛生氣欸,我現在有點不想去了。」原來是當她取得資格後,日本校方立刻把指導教授的資料給她,請她與教授用e-mail聯繫,然後,她就得罪對方了。

首先是她措辭太不客氣,通篇用的是「命令句」(這是現在多數台灣學生對老師的「標準」態度,以及語文的程度),被委婉指正後,她就覺得日本人「很麻煩」;接著她想在日本報考日語一級能力測驗,怕錯過時間,就跟教授說「你幫我打聽一下消息,然後就順便幫我報名。」(原來她在台灣都請教授幫她跑腿?)對方顯然被「嚇」到了,輾轉發函給台灣校方,是否在赴日前再輔導學生多做準備。

她很不以為然:「不想幫我報名,說一下就算了啦,幹嘛把事情鬧這麼大?日本人真的很小氣又很愛生氣欸。受不了。」

日本人愛不愛生氣我不知道,但我忽然有點希望她真的決定不去了。

我唸書的時候,老師和家長還是權威的存在,「正確」的價值觀都是在當頭棒喝下建立的。為了反叛權威,青年必須徹底「研究」權威的內在思維,然後想辦法建立新的論述去挑戰。現在,權威被建議以「朋友」式的關係取代,大家朝「麻吉」的目標邁進,所有應該有的份際似乎也隨之消失,應該是「榜樣」的教導者也變得很混亂。

就算是要認同無禮等於率真、白目等於可愛、不理性等於勇敢、自我中心等於自我追索,作為邁向成長的主流價值(這好像就是當紅年輕偶像所提倡的價值),也可以有論述的空間。最可怕的是以上種種行為通通都做了,卻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一件也沒做。

5 則留言:

小島 提到...

實在很喜歡看你寫這些細微的人情事故
纖細的感受敏銳的一閃即逝的風景

小島 提到...

啊啊
這則留言是要留在後會有期那篇的啦
這篇也很好
但應該配其他的讀後感

^^

yhh 提到...

小島,

呵呵,沒關係啦.
(本來想試試把留言"搬"過去,可是好像不行......)
謝謝你的回應.不知你最近好不好啊.

小島 提到...

呵呵~~
忙呢
好像把過去四年半來的懶惰一下子要補回來一樣

寫作上
因為忙了好幾年後書剛出版
正在蓄積新的能量

看你寫得很勤
加油哩~~
有更多的篇章更多的題材
新書可以想見會更充實
編輯也有更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

yhh 提到...

小島,
嗯嗯,你過去的單位的確是比較單純一點,現在的工作量想必是大很多.
不過,才剛出了頗受好評的新書,創作暫休一下也沒關係.
我原先的出版社因為版權談不妥所以新書停止了,未來也沒新計畫.

這裡比較像我的個人"休息站",
工作上的東西還必須是"主業",
只是想累了寫累了就來這裡喘氣,寫點不同的平衡一下心情.
所以,就是隨筆而已.
唉唉,我的工作也很累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