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0

抱怨的圈圈

工作已經變成一灘死水怎麼辦?要是人生還是活水就沒關係,如果工作拖累人生,通通變成死水了怎麼辦呢?

最近因為工作的需要,暫時參與著「公家單位」式的規律節奏,因為知道這樣的生活不久就會結束,儘管被迫痛苦萬分的改變我原有的作息,仍然可以用一種「參加╳╳體驗營」之類的幻想,豐富寡淡無味的時刻。
但坐在捷運上通勤、腦袋空白的瞬間,我會想著:如果這樣的工作內容變成永遠,我會怎麼樣呢?「做著厭煩的工作,但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和「做著厭煩的工作,卻不知何時能結束」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前者讓人有希望的勇氣,後者似乎只有無望的煩躁。然後,為了排遣這種無望的煩躁,職場就會逐漸形成抱怨的圈圈,起初是漣漪,後來像漩渦,大家興奮地發洩以獲得一點快樂。

是快樂,還是沉淪?
要不要加入呢?

除了少部分的幸運者視工作為興趣外,大部分的人工作是為了賺錢生活,或者,為了有立足社會的位置和「名聲」。基於以上種種,還有其他的因素,初入職場那時的我,進入了自己「最討厭的工作」排行榜第一名的工作,惡夢從此開始。

最初是壓抑,跟自己約法三章:一、絕不動用這一年的薪水。二、絕不將有關工作的種種帶進家門。三、絕對要成為「資方」失去了才後悔莫及的員工。第一點是為了證明自己另有謀生的本領,第二點是因為絕不讓職業痛苦霸佔了生活,第三點則是為了職業道德與個人尊嚴。

後來是身心快要崩潰,開始接近辦公室裡抱怨的小圈圈,包括對老闆的、「客戶」的、制度的不滿宣洩,每天每天交換資訊、阿Q式的取暖。

兩個月後,我看著那日復一日抱怨的圈圈以及同事們,無邊的恐懼爬上心頭:我要這樣對待自己的人生多久?一年、兩年、或者像在圈圈內的同事們,十數年「甘之如飴」?

批評別人的生活模式是不必要的,批評別人正當的謀生工具更是不智,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法則,但我卻不能不正視自己的人生。眼前只有兩條路:要這份工作,不要這份工作。想要就努力接受它讓它有價值,不想要就積極的尋求出路,不是在無盡的抱怨裡沉淪。

我認真的意識著:如果不能不工作,就不可以只有「最討厭的工作」排行榜,而沒有「喜歡的工作」排行榜。我一邊修正理想與現實,一邊找著「喜歡的」排行榜。開始站在抱怨的圈圈外,不想從裡面看見未來的自己。

我努力著努力著,在看起來像是站在原地的生活裡,讓自己開始起跑。然後忽然就心平氣和了。面對職場裡的種種變得容易寬容,即使仍有抗拒與沮喪,也不再易怒煩躁。

因為起跑了,可以看見希望的曙光,不再沉淪。

後來我的確換了工作,但在這些天匆匆跑進捷運站、搭車通勤、腦袋空白的反覆中,我想起當初陷在工作泥淖裡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心裡非常清楚,改變的並不只是工作的本身,其實是自己也改變了自己。

如果只會在抱怨的圈圈裡「相濡以沫」,只有等待一同被捲入漩渦的深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