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5

秋光

九月時看了一個討論高齡社會照護的節目。其實對於這幾乎是全世界「高文明」地區即將面臨的問題(似乎許多「高文明」地區國家生育率都是低迷的,但因為醫療水準高,人的壽命就相對的長),似乎不能不好好正視。

我這個世代家中長輩多半已是高齡了,接下來自己要步上高齡之路也不遠(到時社會的狀況也許更糟……),因此總是感受良多。

節目中提到日本當然是亞洲高齡化「嚴重」的國家,他們已經計算出到了2025年老齡人口75歲以上)的比例會15(每五人中有一位)。並且也檢討了之前社會福利以規劃高齡「照護」為重心的思維,改變成以減少需要照護的人口為目標之「預防」計畫。因為只有盡量讓高齡者身體健康,可以自理生活,花在這種「預防」上的經費和人力,無論在「老後」品質或者社會負擔上,才具最大的效益。

多年前幾次到北海道旅行,只要去了市郊森林區或農場公園,好天氣都會遇見照護中心人員推著坐輪椅的老人出來「散步」曬太陽,他們帶著便當,在陽光下餵食、聊天,老人們看起來精神(似乎)也不錯。雖然如此,總還有些不忍看,也許自己還未準備(或者不想準備)好面對這樣的老後。醫學發達後「人沒那麼容易死掉」,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這次因事回到東京「舊地」,剛好遇上因天候關係延後轉黄的銀杏。因為銀杏是東京都「都樹」,所以市區到處可見,位在立川的「昭和紀念公園」更是出名的銀杏名所,並離我所居甚近,當然要趁天時地利之便遊訪。

在名不虛傳的銀杏美景下,同時也意外遇見了照護者的和被照護者的「郊遊」。和我在北海道遇見的「輪椅長輩」不同,這回是「病床長輩」。而且也不像是看護中心人員,因為照護者沒有穿統一的背心,也都像是精心打扮過的出遊模樣。也就是說,這場明媚秋光下的郊遊是「病床郊遊」,很像是朋友的聚會。我走過身旁時,發現「病床長輩們」插著呼吸器,掛著尿袋,眼神所顯示的是……大約如我們認定的「植物人」狀態。


我於是在想,這是「照護者」的郊遊,還是「被照護者」的郊遊呢?之前看過的那個專題報導,特別也注意到「照護者」的身心健康,因為全天照護失智或失能者,情緒其實充滿壓力,身心都需要更大的支持。

自然美景真能療癒一切嗎?也許是真的,所以,「我們」都來了。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