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5

參與

據說某知名高中之前辦了一個「孩子幫家長洗腳」的高一入學敬親禮活動,但是因為受限於空間的關係,每班只能抽(派)大約十位同學代表參加。後來不知是不是因為大受媒體好評(青睞)的關係,沒參與到的家長紛紛提出抗議,認為被忽略參與的權利。於是學校從善如流,今年擴大辦理,借了大場地(大拜拜?),讓願意參加的家長「全部」都能來。

最近中學畢業季到來,關於畢業典禮的禮堂也是一個學問,因為許多中學禮堂容納不了畢業生和家長入內,所以必須外借場地,又因為受限於距離或經費,總是困擾。如果在自己學校的禮堂,就必須限制入內家長的人數,或者安排在高高的看台。這時也會引發家長的抗議,譬如太遠無法拍到孩子珍貴的畢業畫面,或者人數受限失去了闔家參與的意義。就算學校安排專業攝影,提供購買登記,但專業攝影總無法為每個特定的畢業生拍特寫……為了避免困擾,許多學校都早早請應屆畢業生家長代表參與禮堂的討論與確定,以免日後出現抵擋不住的壓力。

有時想想,說是要為孩子留下(蒐集)人生階段的重要畫面,用心可貴(感),但學生本人不知是怎麼想的?

這些中學生的媽媽大約是我這輩的吧?當年的我們因為時代關係,沒什麼高明方便的攝影(錄像)工具,所以很遺憾沒有為自己在「人生關鍵階段」留下什麼紀錄嗎?怕孩子日後埋怨留下,因此有一種要拼命留下紀錄的「父母使命」嗎?

回想自己的畢業典禮,國小國中高中父母有進會場嗎?會場內可以近身拍照嗎?好像到了學校在校園拍照,或者出了會場在場外合照,就是「參與」了。可以進去就進去,進不去就進不去,並不妨礙家長(族)參與儀式的完成。記憶中,高中畢業典禮根本沒有家長參與,高三當時心思都在準備聯考上,畢業典禮哪來慶祝的心情?父母「硬要」參與也超奇怪吧。

大學畢業典禮更是許多人連禮堂都沒進去,真正歡樂的慶典在校園,家長親友、學長姐學弟妹祝賀拍照也都在校園,這難道不是「參與」嗎?

原來現在家長這麼「計較」每一個典禮都要參與(特別是資優學校),這麼介意要留住孩子人生的每一刻,這麼關心哪個家長「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會不會因為是「資優」學校,家長覺得很「露臉」,所以「參與力」也超強呢?

我不是母親,有時候看看我這輩的家長,會不知不覺生出不可思議的感想。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