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3

十二段家

帶領家族旅行到京都祇園的時候,因為天色尚早,花見小路看不到藝妓與料亭風情(假「遊客藝妓」倒是不少),而且夏季遊客眾多,顯得雜遝嘈雜。所以草草看了,便轉往祇園店舖逛去。但看見「十二段家」的時候我請家人等一下,拿出相機拍照。
「這家是名店?」家姊問。
「嗯……」我很難回答。
家姊湊上前去看菜單和價位,「好像不怎麼樣欸。」她說。
我拍完照,說:「走吧。」

我為什麼拍「十二段家」,也許看過林文月《京都一年》裡〈秋道太太〉的人會知道。但只看過〈秋道太太〉是不夠的,還要看過〈A〉才會明瞭。作者寫〈秋道太太〉(1977)和〈A〉(1999)相差了二十二年,而我分別在1983年和1999年左右讀了這兩篇散文,亦相距十多年,卻是一讀到〈A〉便立刻連接起〈秋道太太〉來,像我這樣的讀者多不多呢? 也許是秋道太太的形象太鮮明,也或許是她所經營的「十二段家」傳統料亭經常出現在京都旅行手冊裡,那種真有其人其事的印象實在不容易忘記。

――平岡先生(教授)介紹我們認識。……秋道太太自幼生長在祇園區,那兒是保留京都古典氣氛最濃厚的區域,所以她的思想和言行有最能代表京都女性的特色。
――她酷愛古典文學,卻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不得不繼承這份餐館的事業。
――她和秋道先生胼手胝足慘澹經營這家餐館,費了整整十年心血,如今業務一天比一天昌盛。
――她能閱讀艱澀的古典文學作品,也能朗讀《萬葉集》和《古今集》中許多美麗的詩篇…… 
(《京都一年》〈我所認識的三位京都女性〉)
 
這樣一位堅毅、典雅,充滿古典傳統氣質的日本女性,讓她燃起生命之火的內在的故事,卻是不見容於世的偷情與不倫,以及「非常理」的暴戾性愛。這是讀到〈A〉時,心裡彷彿遇見「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一樣受到衝擊。稍微懂一點日文的人都能立刻領悟A與H教授所代表的人名密碼,這樣的形象與那樣的真相、這樣的雍容與那樣的不堪,二十多年來終於因為當事人的過世而告一段落。
 
依作者所述,A老了,「十二段家」也後繼無力結束營業。我也在旅遊報導上讀到京都左京老店「十二段家」歇業的消息。那現在出現在祇園的這家「十二段家」只是不相干的店舖,還是老店新開我也不得而知。但旅途中忽然撞見從書中躍出的店家名號,心中也立刻湧現存在腦中的故事,無論如何都想拍下來。彷彿自己對A與H很熟悉似的,其實根本不認識,透過閱讀卻好像參與/旁觀了栩栩的人生。
 
這時我不得不從閱讀者轉換成書寫者,去思索作者處理真實故事的態度。真實的故事通常連結著真實的人生,也牽扯著當事人的心情與命運,那麼「洞悉一切」的書寫者該理直氣壯的當下書寫真實,還是懷抱著溫柔的心意陪伴呢?

〈秋道太太〉與〈A〉相隔了二十二年,作者也聆聽了朋友二十多年的陸續傾訴,但內心早有評價。在「萬事已休」之後,始用A和H姑隱其名,一方面表達了對學術前輩與朋友的尊重,一方面寫出了人生的艱難與感悟。也許便是書寫者與爆料者的一線之隔。





カウンタ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