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對市售便當不是很有好感,不過我並不討厭便當。求學時從家裡帶去學校的便當,總是吃光光不會剩回家。主要是市售便當不符合我的食量,一打開看到滿滿一堆就先飽了一半,剩下一半顯然要倒掉,始終覺得自己暴殄天物遲早會遭天譴。另外就是,不知為什麼,總覺得不管哪家便當,蓋子掀開衝岀的熱氣聞起來都一樣,就是一種大鍋炒、大鍋(回鍋?)油的共有氣(香?)味,這種氣味跟會議緊緊連結在一起,還真是「共業」啊。
但在日本旅行時我很愛便當,特別喜歡鐵道便當,無論如何「旅行便當」都比「會議便當」迷人多了。經常訂中午出發的新幹線或特急列車,帶個便當在車上用餐。當列車駛出車站,就著飛快而平穩的車行速度,看著窗景,扳下桌板,開始享用便當,真是充滿幸福感。到站時也不必再花費用餐的時間,是非常經濟的選擇。
日本便當都是冷的,有「中式胃」的人大多無法接受。但中式便當菜除了油還是油,冷食太恐怖,非熱不可。日式食物多半不油,或者多能處理成冷食亦可的料理,加上米飯品質甚佳,冷食更見真章。再來是未經證實的理由,據說熱食便當的氣味會對他人造成困擾,基於禮貌皆用冷食。是啊,如學校是開放空間還好,像辦公大樓這種密閉空間,大家便當一開,五味雜陳、久久難散,豈不令人困擾?如果有人害怕青椒、洋蔥、蒜頭等氣味重的食物,又該逃去哪裡?
車廂內也一樣,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過在日本倒是很少遇見有人在車內吃橘子之類的食物,當然也不會有泡麵,這也許也是一種「氣味的禮貌」。
我喜歡「旅行便當」,也喜歡冷食的日式便當,鐵道便當不僅各具特色,對內容物的「賣相」也很重視,有時即使不買,我也會湊上前去欣賞一下。
譬如季節性便當就很有「季節性」:


這是較「高檔」的限定便當,是不是很有夏日煙火的華麗感?
這是比較平價的海鮮便當:

或者有屬於當地獨一無二的便當:

這是信州地區專屬的釜飯便當,是少見的熱食,不過沒有什麼香味「四溢」的困擾。
就算是一般地下街賣的便當也很「秀色可餐」:

這樣的三色飯我可以吃光光,說我都不吃東西真是冤枉。
不過就算這樣,外食也還是會膩的,那就是在日本生活我還是要自己開伙的原因。對我來說,料理的能力就是生活必備的能力之一(簡單的修理電器也是),跟是不是單身生活或家庭生活無關。
自己家中處理的當然還是習慣的台式菜餚居多,日式便當畢竟是外食,至於「愛妻便當」……嗯,對於吃到「愛妻便當」有執著幸福感的人,肯定不是我的「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