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2

電影的片段

melbourne dry cleaners
melbourne dry cleaners Counter
閱讀和看電影其實都是極其個人的事,好與不好的判斷有時候根本不需要別人來提醒,需要別人提醒的是在好與壞的判斷之後,自己卻怎麼也說不出來、說不清楚的「好理由」與「壞理由」,因而渴望聽聽專業評論者正中人心的「解剖」。但有時候不僅好與壞的判斷很個人,連感動與否都很私密。因為連結著私人的經驗、遭遇,以及感情,那些對話或影象在你生命裡有了深刻的意義,不需評論者、也許也說不出「有水準」的理由,只供自己獨享而私藏。

這樣的私藏,因為閱讀和我的工作太過靠近,不免還要有「一本正經」、得以公開議論的態度與準備,無法很「自由」,但看電影就不必。在我「一個人的電影院」裡,看了哪些片子、留下哪些片段,而成為足以觸控情緒的開關,其實也正是自己在黑暗裡反芻自己、看清自己的珍貴片刻。

和boy們聚會,照例談到電影。問我喜歡《戀愛沒有假期》當中的哪一邊,我說喜歡英國那邊。不是因為鄉間的那幢小屋(當然比不上LA的那間豪宅)、也不是因為裘德洛比較帥(當然是比LA那邊帥很多啦),我也不是卡麥蓉狄亞的迷,「是因為故事主線本來就在英國那邊吧。」我這麼說。

其實觸控到我的部分,是卡麥蓉狄亞在餐廳說著自己幼年的家庭經驗,看著易感的裘德洛居然掉下眼淚,驚訝說:「你哭了?不會吧。」然後說自己經過一陣脆弱狂哭,決定在「被遺棄」中變堅強,就再也哭不出來的那一段。

裘德洛掛著眼淚不可置信的說:「不會吧,妳沒再哭過?」影片拍得輕鬆「搞笑」,也以「不哭的女生」和「愛哭的男生」形成「刻板性別」翻轉的趣味。可是看到這裡我就想跟卡麥蓉狄亞說:「我瞭解啊,我也哭不出來。」

傷心難過到極至,然後認清還是必須靠自己走下去的那時刻起,就會對那些老愛哭哭啼啼任自己沉淪,或者軟弱哭訴「黏膩」於他人身上的人冷眼旁觀了。總是跟自己說:「哭什麼,還不趕快解決事情要緊。」「哭有用嗎?事實也不會改變。」然後眼淚就漸漸消失了。

但有時候「私底下大哭一場」也是情緒的宣洩吧,連這樣的能力也沒有,就會覺得體內好像哪裡缺了一塊似的不對勁。能「大哭一場,哭完就沒事」的人也是很好的,最近的我也很需要,但屬於生命深層的悲哀就算大哭一場也不會「沒事」。我哭不出來,便想到卡麥蓉狄亞說「我哭不出來」的畫面,事情要是能像找到一個讓人願意流淚的男人,那麼溫馨「簡單」就好了。

Evelyn在奧城時,我總是跟她說哭泣也沒關係、軟弱也沒關係,「放縱一下」知道自己會繼續向前走就好了,並且說「沒有人天生堅強,看起來堅強,都是因為自己希望那樣,而努力做到的。」這句話其實是岀自很久以前的日劇《愛情白皮書》。

裡面的主角園田成美是個情感坦率的女生,這是大學時期的我無法做到的,因為坦率容易受傷,其實需要力量。但當掛居的女人跑去跟成美說「成美很堅強我做不到」的時候,成美就說了以上那段話。

兩個女生站在公園裡平靜的對話,天氣是我最愛的冷冷冬日陽光,四周都是高大的枯枝,這個畫面和那段話同時觸控了我。這部戲是我日劇的啟蒙,也跟我的大學生活一起私藏。現在想想,跟《戀愛沒有假期》「哭不出來」的卡麥蓉狄亞,倒有種「一體成型」的相關性。

如果有人以為這表示無論對待什麼樣的女生,通通就像照顧寵物一樣摟進懷裡讓她哭一哭就好了,這是大錯特錯的。以上顯示的是:邁向成長之路無比艱辛,都是一路掙扎一路讓自己做到的。不要視之理所當然,說岀「你天生就很堅強」的話來。而是要正視、支持她的努力。

最近「偷時間」,一點一點的看大受歡迎的《交響情人夢》SP版。看到野田惠狂練孫蕊指法,迷失自己的時候,千秋返回巴黎看她,又生氣又心疼,最初像安慰小貓似的摟住野田的頭,卻被她一把推開,咆哮說著始終無法跨越的自我挫敗、著急與憤怒。結果千秋想起自己「每次面對樂譜的時候,總是覺得在面對高高的牆壁。但是,也只有靠自己一個一個的去超越,別無他法」,因而領悟了野田的心情而暫時離開。看似逃離,其實是在正視、支持對方的努力。

這個片段又深深觸控了我。野田惠沒有求救,千秋也沒有介入,這真是「內行人」彼此相處的王道啊。這時如果憤而以為自己不被需要而離開,或扮演人生導師說「對啊你真的要再努力」,或者擁抱著說「不要那麼辛苦了,我讓你依靠」等看似鼓勵、溫柔、其實是無視於對方內在的話,真會讓人無力到不行。

明明是輕鬆好玩的影片,結果揮之不去的就是這個橋段,應該因為自己從事的也是內在經常出現「撞牆期」、也是要受制於別人的評價,無法「只要高興的彈琴不行嗎」的工作吧。撞牆、挫敗、受傷、然後不哭、然後堅強,之後如果沒有「陣亡」就會走出來,這段過程還真是完全的自我而寂寞啊。

我就這樣繼續看著「我的」電影,繼續與觸控我情緒的片段相遇,繼續獨享而私藏著、那些無法與人言說的心情。

3 則留言:

雨漣 提到...

其實SP裡我最喜歡也是那一段呢。:)

yhh 提到...

握手,握手。XD

cactis 提到...

"閱讀和看電影其實都是極其個人的事,好與不好的判斷有時候根本不需要別人來提醒,需要別人提醒的是在好與壞的判斷之後,自己卻怎麼也說不出來、說不清楚的「好理由」與「壞理由」,因而渴望聽聽專業評論者正中人心的「解剖」。"

這段話說得真是有力無比。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