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26

失溫

locksmith australia
locksmith australia Counter
一年四季只有一種溫度的地方,對我來說是「失溫」;始終生存在室內調節好的恆溫中,感受不到四周環境的真溫度,對我來說也是一種「失溫」。如果我在S城生活,將處在這兩種「失溫」之中,那麼,人生一定分外不真實。這次到S國出差,早已打定主意除了工作之外「不出門」,也很感謝同事們放我「自由」(朋友說:是妳太兇沒人敢惹吧XD)。我帶了吉本芭娜娜的書一直窩在房間看,一天早起帶書去樓下吃早餐,有同事看到我,用非常不可思議的表情說:真意外……妳會來吃東西。(當然會,我又不是幽靈)

室外是一種恆溫,室內也是一種恆溫,但兩個恆溫溫差非常大。不知這算不算「補償心理」?終年恆夏的S國,一定要把室內空調維持在足以穿上長袖外套的地步為止。我穿著能保溫的長袖長褲,看著窗外只著細肩帶背心的來往行人,覺得自己好像「虛擬實境」裡的人物。

同事們去牛車水、去小印度、去克拉碼頭、去濱海藝術中心,我在房間煮了一壺茶,一直在看吉本芭娜娜。我和同事間,也處在一種「失溫」的狀態。

然後看到吉本芭娜娜寫著某故事主角說:「從房間的窗戶可以看到河。河流是神秘的,任何時候都潛藏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即使如此,偶爾因旅行等原因前往其他城市,沒有河川的景色卻總讓我覺得乏味。或許是我生性文靜,所以喜歡看會動的東西。」――《盡頭的回憶.一點也不溫暖》

這時我好像恍然大悟一般把書丟下跑到窗邊,看著窗外蜿蜒流向克拉碼頭的S河。是的,我住在有河景的房間。雖然知道書中所寫的流動感,是要能開窗感受真實的、汩汩的水意,而且我也並不特別文靜,但那種隱約的「流動感」,或許也是能讓我一直待在房內的原因。

河景1.jpg
河景2.jpg



但S河並沒有召喚我的力量,不論室內室外的恆╱失溫,都讓我無法有舒服的存在感。清晨起來站在窗邊,看著S河從矇昧藍光下逐漸亮起來,忽然非常想念2005年初夏小樽的運河側。

我曾經這樣寫著:

「六月初的運河仍時有寒氣,這晚在窗邊望見河岸的溫度塔,顯示15度C,有點吃驚。……一早氣溫仍低,但陽光很好,風很新鮮。初夏河岸遊客不多,但已生氣勃勃,即使我一個人坐在這裡一下午,也不會被誤認有自殺傾向。」

「我就這樣看著水的流動、流動,物換星移、繁華已改,百年至今一直流向前去。我傾身俯視,體內的某些制約彷彿也被一併帶走。然後,至今我所喜歡的、不喜歡的,所愛的、不愛的,所渴望的、害怕的、自信的、沮喪的種種,都浮出了水面,在我眼前雲淡風輕的漂動著。」

那年運河對我的召喚至今歷歷在心,不論冰冷夜氣還是舒爽涼風竄入毛細孔裡的滋味也彷彿能立即重溫。

繁華的、蕭索的,溽熱的、嚴寒的,擁擠的、冷寂的……能這樣起起伏伏的風生水起,會真正失溫掉到谷底,刺激體內生命的沉寂或復甦,比起永遠真╱假恆溫的世界,更讓我深深依賴。

1 則留言:

洪一哥 提到...

推:你也會來吃東西唷!
哈哈~版大這樣的生活
看起來真的很出世耶(真厲害)
提到你覺得自己像虛擬人物一般
我也很喜歡看路人走來走去說
尤其是在路邊吵架(超精彩)
我覺得我Low了(笑)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