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 coast office lease Counter
看見2007.11.7芬蘭校園槍擊案的慘烈新聞,不禁讓我想重貼舊文。我並不認為如此便代表芬蘭是不值得台灣尊敬與學習的典範,正因為出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思索,才能真正呈現典範的價值。
我要說的是閱讀與書寫,用完全傾慕的、毫無缺陷的方式書寫一個國家,對做為讀者的我而言,終究太過沉溺,會失去感動力。身為一個寫作者,我不得不注意這一點。
節錄自本格「旅行的解藥」2007.8.23之〈旅行/閱讀的永恆〉:
旅行書寫的東西,在去輕井澤之前我還看了《芬蘭驚艷》,老實說這本書剛開始看還津津有味,到最後卻有種「既然都看一半了還是看完它吧」的勉強。一來是所提出的「芬蘭識別」的觀點雖然很有意思,可是此句貫穿全書一再出現,又沒有不斷加入/深入的思維,看到一半就覺得就個部分已經夠了,會想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而且對於一個地方「毫無缺點」的傾慕,會讓我對作者產生懷疑。
二來是看這本書很快就會發現,作者其實是假藉芬蘭書寫來跟女友示愛,這件事很讓我很厭煩,每每看到「連她都這麼說,代表……」我都會嘆氣,這種「示愛」偶一出現無妨,但以「她」的觀點做為註腳╱結論,對我來說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這樣說來好像此書一無是處,其實不是、也不公平,當中觀點也提供了思考價值,譬如作者提出將「繁體中文」視為「台灣文」的看法,說全世界只有台灣在使用「繁體中文」,而且使用的很純熟,那麼不是「台灣文」是什麼,根本不需要有「繁體中文」這種「莫名所以」的稱呼。這樣一來「中文」是中文,「台灣文」是台灣文,這不也「啟動了台灣與中國既合作又完全區隔的新歷史」(《芬蘭驚艷》,頁189)。
我對這種「台灣文」是認同的,既然全世界都不用「繁體中文」,那就是台灣文化的唯一,那就是全完屬於台灣的「台灣文」,這樣也許可以解開某種「台灣意識」的心結,也不必害怕聯合國宣告只認可「簡體中文」代表中文,因為「台灣文」已經不是「中文」了。不管歷史成因如何,都沒理由拋棄/蔑視在這塊土地已經成熟的、有文化累積的文字,再去創造現階段根本無法書寫的文字(如果有人認為乾脆拋棄「繁體中文」,全面學習「簡體中文」,也很欠揍)。
儘管閱讀上可以得到一些「啟發」,但是對於這本書「看到一半就已經足夠了」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
2 則留言:
偶然讀到這篇網誌的疑惑:
為什麼聯合國可以否定繁體中文?
文字不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嗎?為什麼需要聯合國認可?
這樣算是否定了中國五千多年來象形文字演化的結果嗎?
「全世界只有台灣在使用『繁體中文』,而且使用的很純熟,那麼不是「台灣文」是什麼,根本不需要有『繁體中文』這種『莫名所以』的稱呼。」
「我對這種『台灣文』是認同的,既然全世界都不用『繁體中文』,那就是台灣文化的唯一,那就是全完屬於台灣的『台灣文』,這樣也許可以解開某種『台灣意識』的心結」
請問這裡的『台灣意識』指的是什麼呢看不太懂?
所問的引文來自《芬蘭驚艷》一書,或看原書可有自己的解答,或可轉問原作者。
版主沒有答案。
抱歉,版主不擅回應訪客。(請看邊欄部落格說明。)
謝謝到訪。但留言請禮貌性留下個人資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