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3

老人去旅行

melbourne handyman
melbourne handyman Counter
老人們終於一起去旅行了(雖然我家還剩一個),親兄弟姊妹總共七人,一半七十歲以上,一半六十歲以上。他們去年送走年至百歲的父親後,發現住在日本的阿姨因身體不適,無法前來參加喪禮,決定要相約去探望長輩。所以,住美國的回來了,住捷克的回來了,住英國、住上海的都回來了。「真是難得。」這句話最近聽了好多次,包括老人們的朋友、我的朋友,還有「不相干」的計程車司機。因為「老」姊妹們在計程車上爭論旅行事宜,被司機意外發現,忍不住插嘴說:「真不簡單,兄弟姊妹到老沒『翻臉』就罷了,還身體健康能一起去旅行。」

想想確實也是,有些年邁手足雖然還不到翻臉的地步,但畢竟各自一家很少往來,更沒有想要相約去旅行的心情。不過,對我來說,到這年紀還會有長輩要去探望,才真是不容易啊。

不容易的還有決定要去旅行之後的意見溝通。比方有不搭華航的、有想自由行的、有要避開定期回診時間的、有不要太早出發的、有不能太晚回來的、有一定要跟團又不能太貴的、也有始終在狀況外一問三不知的……

觀察老人的「溝通」不知算不算「預習」?畢竟人生終究會走到這裡。小孩雖然任性,但人生畢竟是沒有「歷史」的,到最後充其量也只是「耍賴」的等級。老人的任性不一樣,因為每個都帶著長久以來的「生存之道」,不容被冒犯,動作派的會大聲嚷嚷堅持到底,冷靜派的就沉著臉關閉溝通,對話起來毫無焦點,旁聽的人更是一頭霧水。

但這時「不同世代」的最好不要隨便多嘴,速速逃離為上。因為,老人們自己會在一團混亂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然後就定案了。不然忽然加進去,頻率不合,最後一定會被嫌棄:「奇怪了,我們就是要這樣,關你什麼事?」

當然,要是被諮詢到了,絕不可以袖手不管,奉命上網查團體行程,要誠惶誠恐做個稱職的秘書(或小妹),除了列印裝訂,最好還或依區域、或依價格、或依航班時間分門別類。但若要萬無一失,千萬不要忘記放大字體,不然一句「看無啦」,一切心血立刻付諸流水。

決定日期後,老人們天天電話熱線,從旅行裝備到衣裝打扮到要帶什麼「伴手禮」給長輩,成天翻來覆去也沒個結論。起初聽來覺得甚沒效率,但通話著的老人總是笑聲不斷,便恍然領悟那原來是旅行的雀躍,就像小孩遠足前夕總有「無頭蒼蠅」似的興奮。旁觀者的我說是一種預習,但其實人生豈能預習呢?六十歲、七十歲的自己原本都是未定之天,便要分外珍惜此刻能看著老人們笑著一起去旅行。

終於要出發了。忍不住問:「跟姨婆說好了嗎?」
「說什麼?」
「說你們要去看她呀。」
「到日本再打電話就好啦。」
「喔……那她如果不在?」
「吼,那麼老了要去哪裡呀?早說也會忘記。」
「可是——」
「妳很囉唆欸。」

我愣一下,不禁笑了。是啊,怎麼忘記了,老人自有一套「溝通」的方式啊。這時候什麼都不必說,只要像啦啦隊一樣在一旁加油助陣:「要玩得順利愉快喔!」


2 則留言:

小花 提到...

真是一群可愛的老人啊!

yhh 提到...

其實有時和老人溝通,會像「秀才遇到兵」。但也許在老人眼中,我們才是那個「兵」。哈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