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人旅行,有些事是不能做的。譬如按照「正常」速度走路,或者進行「自由活動」。前者是理所當然,只是經常會忘記,往往一驚覺,已經把老人丟在馬路的另一頭……所以要時時提醒自己慢一點、慢一點,然後一邊體會自己年老體衰時,走路該會是什麼速度?至於在陌生的地方提議自由活動,老人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悲涼」,說:「那我們坐在這裡等你們好了。」或者:「那我們回飯店看電視好了。」那種心情,也許不是害怕,也不是生氣,只是想大家「在一起」而已。那我呢,什麼時候會有這種心情?
跟老人旅行,有些事也不得不做。譬如要往熱鬧的地方走去,要不厭其煩,要很觀光客。像商務樓層裡僻靜的池畔餐廳,真是安靜清幽,但老人不喜,覺得太冷寂荒涼,喜歡人來人往、人聲鼎沸的大廳咖啡座,看拖著行李check in╱check out的遊客、或者集合╱解散的喳喳呼呼男女老少,看人也被人看,覺得真是有人氣的溫暖,心裡很滿足。
又像看見排隊等候搭船遊河的長長人龍,心裡直想捨船而漫步河岸,但老人則興致勃勃:「人多很好,人多熱鬧。」此時當然要代勞排隊,請老人暫坐河邊吹風。等了一船又一船,終於要輪到,打手機通知老人,鈴聲大作、方圓百里都聽見了,急急忙忙找去,老人一派自在說:哎喲,原來是我的手機響啊……
跟老人旅行不是「自己」的旅行,但若設定為「讓老人快樂」的旅行,達成目的也是愉快的。雖說老人的任性有時會像小孩,但終究不一樣,光是長相就比不上「小孩無敵」了,小孩任性有時想來還有幾分可愛,是老人任性的臉不會有的,而且也不像未經世事的小孩容易討好。
小孩成為受教的對象是理所當然,但要受過「成人」洗禮的老人承認自己「今非昔比」「虛心受教」,需要更細膩的方式。
一邊跟老人旅行,一邊時時刻刻照映自己,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那時的旅行又是什麼模樣?還是,已無法擁有「自己的」旅行?我們一定要彼此相約提醒啊,到面容已經不可愛、皮相鬆老的時候,至少要當個性格可愛的老人(其實是不容易的課題,所以需要同儕「當頭棒喝」……)。
退房前的早上還有點時間,提議去附近的綠地逛逛,頂著太陽走著走著,才進園區有人就不高興了:「我不要進去,這裡難看死了,都是老人。」我探頭一看,在樹蔭下聊天的「老人」可都比我家的年輕呢!
這才驚覺老人並不喜歡被視為老人,像我這樣以「跟老人旅行」為題,肯定會被罵到不行吧。
7 則留言:
看到你這篇文章
內心有很多感受
因為我大概七月底
也要和兩位老人去旅行
總感覺不帶長輩隨行似乎不孝
但老人隨行真的玩性也差很多
第一次來你的布落格
也歡迎你來看看我的
xolala
連續兩年帶著老父去旅行,
一路上他走,我走;他停,我停。
他看的是風景文物,我盯的卻是他的背影。
不過只要老父歡喜,我也就同感愉快。
呵呵,
這就是「跟老人旅行」嘛。
跟老人旅行啊
嗯!最近常做的事
哈哈哈
我五月與一位七十出頭的老ㄅㄟㄅㄟ同住出遊日本,一路上
都是我擔心他的體力與健康,but他的旅遊興致比我高,
每天晚上到飯店後都拉我再一同出去逛,是有一個好處啦!
他的日文比我溜,方便不少。
記得前幾年前,我去土耳其,希臘,埃及,三國旅行當時看到全是老年人,
我想這趟旅行該是很無趣吧,沒想到都已是七八十歲的人,
跳舞,唱歌,爬山,逛街,沒有一樣輸給年輕人,
三國玩了十幾天,才知道原來全團只有我們倆,孤鳥插人群,[榻乓的]
天ㄚ!全數十八趴,有錢有閒身體好˙
樓上新(?)朋友們,
謝謝到訪。
其實有能力╱體力出遊的老人,都算是"幸福"的老人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