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從大直士林一直到天母一帶,是屬於我青春的鄉愁。因為從小在東區成長的我,即使讀書也多在西南區一帶,所以那些北邊的地區就像天邊海角一樣遙遠,也因此成為生活裡需要「叛逃」時的最佳去處。
譬如國中時冬天月考完到中山北路的敦煌書局買聖誕卡,再去圓山天文台看星星;又如困於聯考的高中靈魂,卻因愛國教育而忽然熱血沸騰,去忠烈祠「朝聖」是必須的;而大學後一群人的休閒活動,往往便是從羅斯福路校門口騎機車殺去士林夜市或陽明山。我至今還記得某年十月摸黑爬上陽明大學旁的軍艦岩,浴著狂風看遍大台北燈海燦爛時的感動。然後是就業時在內湖,一星期至少要去一次天母,就著透明的大落地窗喝一杯咖啡,慰藉著因職場生涯而使青春火炬就快燃盡的心靈。
不過即使是這樣,我對青春是沒什麼眷戀的,有些同事會因為身處世代快速更迭的環境中,而發出「青春真令人羨慕」之類的話,我卻很高興自己已經走過了那段青澀的、莽撞的、稚嫩的、缺乏自信的歲月,我花了許多力氣才讓自己成長,可不想再回頭過一次。
因為出過書的關係,多年前有某學生校刊要訪問我。我在約定的地方等了一會兒,看見兩輛機車滑到面前,說:請上車吧。
大學之後就再也沒坐過機車的我,就這樣被學生載著一路穿過自強隧道駛向天母。沿途風景像跑馬燈一般的捲動著,也捲過了我曾有的年少青春。現在的學生是喝可樂、吃漢堡、打電玩長大的,當然缺少我對士林天母一帶的「古典」情懷。這些女學生告訴我夏天最喜歡的休閒活動就是在家裡把冷氣開得極冷,然後裹著大棉被,上網抓影片看,或著躲進KTV唱它個一整天,再去西門町或東區或信義區尋找最新流行的行頭時,我一邊聽一邊告訴自己,這就是屬於這一代的、理直氣壯的青春。
我們不是也曾做過諸如躺在黑夜的校園馬路上擋車,或肆無忌憚在人家大門口唱歌等「大人」們覺得莫名其妙的事嗎?
只是,也許青春裡應有的苦澀、茫然、蒼白存在於每一個世代,但相對於必須依賴物質與金錢堆砌出來的花樣青春,我仍然珍惜那個樸素的、一個月花不到一千元的「貧窮」青春,因為如此,我們只有更加努力的去挖掘生活裡的富有。
有人說,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代表你老了。但我無所謂,因為那些屬於自己的青春姿態,雖然沒什麼好精彩自傲的,但即使身處永遠年輕的環境中,也沒有任何一個新世代的青春可以取代。
1 則留言:
我有朋友說
他過了某個年紀以後
就像被凝固在果凍裡頭
年紀不再增長了
有個古老的故事說
大力士所向無敵
後來擂台上來了一個老太婆
群眾譁然
誰知老太婆卻讓大力士毫無辦法
大力士問他
你叫什名字啊
老太婆說
我叫~~時間~~
嗯
因為你的青春引我想起這些時間的故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