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大部分人(台灣)所碰到處理的狀況是不是「一」呢?因為:既然「要做我的生意」,這種事當然要店家處理呀(理所當然)!或者,要是店家不方便處理,那麼也有可能「客人團體」會自己溝通:「先生/小姐,不知可以移個位子嗎?」若都碰壁,那也只好「三」囉,心裡一定想:這店家和B桌客人也太不通人情了!哼哼。
不過,在以上的選項裡,都沒有B桌客人的「主場」。在「給人方便」、充滿人情味的台灣社會,是不是都覺得「禮貌上」B桌應該要/會願意讓位才「合理」呢?
其實要不要移動位子是B客人的權利。也就是說,B桌客人為什麼坐那裡,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原因,他/她當然也看見「一群人」進來了,沒有「禮貌」的表示移位,是不是也有他/她介意的原因?也許C桌剛好對著風口、冷氣很強,不舒服;或許B桌的光線最好最適合;也許就只是不喜歡這群人坐在旁邊……無論如何,如果不是B桌主動說移位,以上開口叫人家移位的「一」或「二」,才是失禮的吧……
最近到台北的日系餐廳用餐,看見這個狀況了。店家跟「團體組」說抱歉,因為沒有大桌,是不是客人願意分開坐,不然就只好等。結果其中一名大嬸就指著B桌客人說:哪會沒位?不是請這位先生移一下就好嗎?這麼簡單!
B桌客人沒抬頭。店家面露尷尬,還是說抱歉,請團客等等(B桌客人還是沒抬頭),最後「團客」們就悻悻然的走了。
才忽然想到在日本用餐時確實不曾碰過要客人移位的事(還是我沒碰到?)。
要離開東京前跟朋友、還有一些後輩,約吃鬆餅午茶。平日生意冷清,但唯一的客人不巧坐在中間,就沒有可以併成十人的桌位了。儘管看見我們一群「生意」上門,但店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很客氣的跟我們商量分區坐的可能性,沒有其他(如本文第一段的一、二、三、四)選項。這當中,獨坐的那位客人幾次微微起身表示自己讓位好了,店家反而因為不應如此干擾客人並沒有同意。
東京朋友和後輩們似乎也覺得理所當然(不應「趕」人)而商量起要分開坐還是離開。這時,獨坐的客人忽然自己移位了,然後笑著跟我們說「請坐請坐」,店家趕忙跑去致意並致歉,我們也道了謝,在氣氛和樂下入座。
後來想想,這個守則也許是:不能因為要做「多數人」的生意,而讓「少數」的客人不舒服吧。
此守則也同樣反映在:不會因為單人用餐,座位永遠被貶在「邊區」。也反映在:對待客人先來後到的「禮數」,與生意上門的人數多寡無關。
這種「禮貌」,或許也是一種不同於「台式」的人情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