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0

路程

從甲地走到乙地,是以下A路線比較好還是B路線呢?大約都會說是A路線吧。就算是自己不明白,也會有睿智的前輩來指引著,因為人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




來到中年的人生,總是紛紛與過往相見,一見面才知一些失去聯絡的人「原來也走到了乙地」。當時同在甲地的少女們,選擇讀文學、語文的優秀少女們,同時拋棄了被視為「賢良女子正途」並且是鐵飯碗的師範體系大學,昂首進入T大的女生們,大約都被顯性或隱性的勸告著,走這條路終究還是得謀教職,在教職被壟斷的當時,不身在壟斷體系中哪有出路?另一方面,看好戲的人總想「看看自以為聰明的T大女生能如何?」

最後還是來到乙地了啊,那為什麼要選擇B路線呢?大概很多人會被這麼說:如果一開始就選擇A路線(而且資格綽綽有餘),算一算現在也可以趕上退休制度改革的最後一批優退,多好?

有沒有人(願意去)發現,B路線那個糾成一團的線圈裡,藏著多少人生風景呢?選擇B路線的人未必憎恨來到乙地,而是討厭A路線那個直線的、制式的、缺乏挑戰的、難有想像力的道路。就算終究來到乙地,不能擁有闖天下的視野之後再到達嗎?

考了三年博士班的後輩終於在去年取得了入學資格。考了三年不是程度不好,是因為他心目中一直只有一所心儀的學校,因為如此,前兩年都只考了那一所。「唉呀,何必跟自己過不去,當然多考一兩所嘛。」很多師長應該不以為然。因為那所頂大博班競爭力強,機會相對小,但後輩說:「正因如此,如果考了別校上榜了,可能就去讀了,不會再試一次。終究會是遺憾。」他給自己兩年機會,結果失敗了,第三次才甘願對自己妥協。

他一樣選擇了B路線啊,明明第一次應該就可到乙地的,偏偏要多花兩年。但我明白,選擇A路線的他,絕對沒有選擇B路線的他來得內心安穩。就算過程如何沮喪挫敗,卻也是淋漓盡致的人生。

所以,對於二十幾歲便結婚生子,以及到了四十歲結婚生子,都從甲地到達乙地的人,應該也無法輕易說著:「早知道要走到乙地,何必拖這麼晚,看看人家孩子都上大學了呢!」的評價吧。

A路線B路線無關乎幸福的捷徑。只是,時間也許可以一較高下,但B路線所累積的生命歷程,永遠是人生豐富的存在。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