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理所當然的認定」,似乎在這社會成為「潛規則」。關於「男性必然是主導者」的認定,我的東京朋友說起來忿忿不平。先不說洽公,連在賣場買東西,「店員一定對著我先生說明。明明要買(要用)的人是我欸。」朋友說。不僅如此,注意事項、使用方法也一定對著男人講,好像這樣就萬事OK。「殊不知真正的笨蛋其實是那個男人。」(白眼)
不過,也有女人「專屬」的時候。「最莫名其妙的是,住溫泉旅館在房內用餐時,女侍送上餐點,最後一定把小飯鍋放在女人桌旁(表示體貼呀因為女人就是要負責盛飯)。」朋友對於這種「女人專屬」當然不以為然,「什麼嘛!她一把飯鍋擺在我旁邊,我立刻把它推到中間。」這也太好笑,但想來社會的制約真是無所不在。有時自己也沒有察覺。
上星期跟家人在微風三樓的餐廳用餐,因為來服務的男生態度和專業度頗佳,點餐前後都有愉快的氣氛,沒想之後廚房送餐時出現了致命的失誤。原本想找剛剛的男服務生來詢問,但用餐尖峰幾乎滿座,只有三人的外場非常忙碌,正招呼不到的時候,一名女服務生趨身瞭解。我們說著狀況,這時男服務生遠遠望一望,沒有過來。桌邊的女服務生道歉,說明、承擔,並且做了誠意的處理。讓人打消不滿的情緒,用餐的氣氛逐漸復原。
不久,方才的男服務生也過來致歉,並且說:「剛剛那位是我的主管(店經理)。我要跟她學習的還很多。」
這時我一愣,才發現自己也許因為一直想找最初的服務員來負責,所以對趨身處理的女生很無視。但仔細想想,剛剛無論態度的周延與處置的決斷,的確是主管才能做到的啊。而因為這個女生沒表明自己是主管(那種在餐廳「請找你們主管來」的作為我是從未有過的),所以被我忽視了嗎?雖然自己並沒有認定「男生」才是主管,「女生」不是;但因為對方沒表明自己是主管,就理所當然的輕忽她專業的處理,潛意識出現「妳沒辦法負責啦我要找剛剛的男生」(雖然並沒有表現出來),也是我的「失誤」吧。
性別的制約、身分的制約,理所當然的制約,是社會的建構,也是心底的盲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