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研討會的朋友回來跟我說,在會場遇見不熟的某人來攀聊,說著圈內細細碎碎的瑣事,忽然提到了我,提到我何時去了東京何時回來工作如何安排等等如數家珍。「連我跟妳很熟都不知道,明明是不相干的人,講起來像跟妳是密友,真是太詭異了。」這個某人我也有過一次經驗,座談會後滔滔不絕的跟鄰座說著某藝文名人的少女時期「閒事」,說家中如何如何、念書時如何如何、前男友如何如何等等。我在一旁驚訝萬分,因為此藝文名人是我中學、大學時期的熟人,雖然畢業後至今已無聯絡,但少女時期的往事我很清楚,這某人所說大約只有百分之0.01是真的,其他資料不知轉過多少手早已面目全非。
雖然如此我並沒有起身加入討論,我朋友也沒有起身為我「制止」對方,因為我們都知道,除非是嚴重的不實批判需要辨正,否則對於這種閒事閒語,「冷處理」是最好的方式。但諷刺性在於這是個自視頗高、不「引經據典,實事求是」便高分貝批判他人的「圈內」,喜歡以權威口吻傳播「無傷大雅」的八卦人士卻比比皆是,對於私生活窺密有一種竊喜,好像是在對別人的「道貌岸然」進行一種興奮的解構,卻不知這種解構也同樣正在自己身上進行。
最詭異的是既非身為名人,又已長久遠離「圈內活動」的我,跟此人連「不熟」都算不上,應該說是不認識,還能作為閒聊的話題。只能說此人平素生活真的很乾燥貧乏了。
只是說到熟不熟,似乎也有彼此認知的空間。海派的人經常有許多「熟人」,彷彿認識就算是熟人,知道其脾性也就沒什麼問題。但有些人並非如此,有時說著「我跟他(她)很熟哪。」結果根本聯絡不上對方。社交場合上的熟最無言,把這種關係當作熟也實在太奇怪。
我對於熟很謹慎,社交關係不算、職場關係不算、同學關係不算……是要在這表面的社會人際下還能有私人的互動才算,去除這些社會關係之後,還能互相關心、聊天,交換生活點滴與看法,瞭解對方的風格、在乎與不在乎的種種,我才能(敢)稱為熟人。
結果,不久前出現了這樣的對話。
友:「欸……我問妳喔,如果有人問妳和我熟不熟,妳會回答什麼?」
我:「應該還好吧……咦,為什麼忽然問?」
友:「因為我發現妳很少說熟的。同事不熟、同行不熟,這個那個都不熟……」
我:「啊就真的不熟哇。(@@)」
友:「我是在想,如果有人問我跟妳熟不熟我會說熟,但要是對方跟我說『可是她說跟妳不熟欸』,那樣我會很難過。」
我:「!!!」
老實說,這問題我真的要想一想。XD
2 則留言:
最後那三個驚嘆號太好笑了!!!
版主回覆:(2011-12-23 10:07:27)
可是是最真實的反應。XDDD
不小心逛到這個部落格,非常驚喜的發現在地球的某個角落,又找到一個同樣以淡然的心看待這個荒謬世界的人,雖然個人從不會認真地去回顧所有文章,會回應也八成也只有這次,但還是想給你一些支持與鼓勵,希望你能繼續寫下去,也期待下次再來訪時依然有同樣的觸動。
版主回覆:(2011-12-24 11:10:03)
謝謝來訪。並祝年末溫暖。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