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30

應援

這一陣子吃最多的青菜是青椒甜椒、苦瓜和菠菜,原因當然是因為不敢吃關東、東北的蔬果。但因「產地自銷」政策的關係,在東京販賣的蔬果當然多半是關東(東北)產,除少數有產地特質的物產之外,譬如沖繩的苦瓜、北海道的馬鈴薯等。甜椒多半韓國荷蘭進口,至於菠菜,是因為位於旭川的生機農場跟超級市場有簽約關係,所以可以買到。當然不只蔬菜,米我也不敢買東北的,雖然新潟米超優,但我還是買了北海道的。至於海鮮當然不吃日本產,牛肉只吃澳洲產,水果也是九州以南。至於蛋就不吃了。

像我這樣飲食小心翼翼的東京人其實大有人在,卻不是很願意像我這個外國人一樣大聲說出來。一方面是,所謂像我一樣並不是也只吃青椒、苦瓜(這樣永久生活應該會崩潰),而是花大筆錢在網路上從關西以南的農場訂貨,絕非一般經濟能力可以負擔;另一方面是這種「背叛」東北的行為已經不該,怎可大聲嚷嚷?

朋友的朋友夫妻都是東大畢業的菁英,311地震後身為高級主管先生請了一個月的有薪休假,非常熱血的跑去福島當義工,這不打緊,一個月後回來帶回滿滿一箱蔬果和牛肉,並說下次還要去,而且要國小的小孩一起去當義工才行。對於先生的熱血,看著滿滿的輻射蔬果牛肉,以及一袋輻射污衣,氣到不行的太太完全不敢提出異議,基於「應援」、「協力」的國家呼籲,如何跟先生說不?

既然身為「菁英」不會不知道福島核災的嚴重吧?但就是因為身為菁英,所以不應陷入「匹夫匹婦」的恐慌才行,災區需要協助,農民需要生活,按照政府核能專家說明,只要不要超過身體負荷標準,自己國人都不協力應援災區,誰來幫助?這種熱血的「國族菁英」還不少。

他們認同(或必須相信)吃一年標準內輻射污染的食物,相當於照一次放射線檢查之類的說法,而且災區的民眾正在受苦,災區外的人們不過是去輻射曝曬個一、兩天,或吃一箱蔬果,每人都做一次就能「應援」災區,振興日本,哪有藉口推託?

「應援」「協力」的相異詞就是「背叛」,這個社會對於背叛的「非法律性」懲罰很嚴重,所以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界線大家心裡清楚。地震之後核災狀況不明,那時就立刻「逃」出福島的人看起來有先見之明。但事實上,那時逃出福島的人必須抱持著永不回福島的覺悟,因為如果後來發現核災不嚴重要再度回來必定會被視為背叛者:緊急時逃離,安全才回來。沒有跟大家一起保護家園的人有什麼權利回來?

就算現在證明核災嚴重,想離開也無法離開,那些有能力先離開的人到了「外地」也不輕鬆,還是會被視為「家鄉背叛者」,跟政府安排集體遷移(如果有的話)是不一樣的。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物產、資源非常貧瘠的國家,從來不能有什麼「地大物博」的自負,壯大的過程是靠「頭腦」,也靠人們的「承擔」。自古以來在惡劣貧瘠的地理環境上生活下去只能靠承擔,不管二次大戰罪魁禍首之一就是軍國主義的日本,戰敗與原子彈的戰後惡劣生活還是靠人民的承擔。因為團結承擔才能走下去,主張團體性遠遠超出個人性,已經內化為性格的一部分。

台灣則是一個伸張個人性的地方,說逃走就逃走,人們只會羨慕那些人有辦法,並且尊重個人性的選擇,絕對不會指責。比起日本,在生活的「心理」上是非常自由舒服的。但若對於那些「逃走」之後,等到家鄉穩定後又以「高級外籍」身份回來,販賣「高級知識」指導社會的姿態也能照單全收,就絕不是伸張個人性的真意,只能說是自信不足的展現。

日本社會在面對核災這件事,掌管一家飲食生活的太太們,相對於先生的「應援」或「無感」,都有「匹夫匹婦」的實際體認。特別是擁有知識、經濟能力的太太,對於政府食物安全的呼籲根本不相信,跟先生的立場經常出現衝突。反正太太買了什麼、端什麼上桌,平常不提也「相安無事」,但像先生力主去福島度假泡溫泉,「應援」災區經濟這件事就很難躲過,如此情況太太只能先「保護」小孩,`而且不能明說,想個辦法拐彎說孩子大了要尊重他個人的意願,他星期一有補習考試之類的未必想跟父母旅行,先生一聽果然覺得有理。

至於太太本人呢?「就去泡輻射水囉。」無奈又自嘲:「面對外國人我才敢盡情吐苦水啊。」

嫁給日本人的台灣朋友說的確如此呀,這是一種日本夫妻的「美學」。「喔喔,所以妳也一樣?」「怎麼可能?我是台灣人欸。一定直接說:拜託你自己要死不要拖我們下水!什麼福島牛肉要吃你自己吃,還有,那些輻污衣服不准丟洗衣籃,塑膠袋裝一包你自己拿去洗,不然我就拿去燒掉。」

無怪乎先生跟她說日本傳說群馬縣的太太最兇,是群馬惡妻。我看根本不用群馬,台灣「惡妻」最厲害。

哈哈,當然要給台灣惡妻一個「應援」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