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1

世代的界線

結果,沒想到假期唯一去看的電影竟然是《鼠來寶》2,這部不在我冬日片單裡的電影,跟小孩子們一起看也真是歡樂(若熟悉大受青少年歡迎的《熱舞青春》系列,那麼《鼠來寶》2還真像是《熱舞青春》之「花栗鼠」版)。算來我是喜歡動畫的,宮崎駿、皮克斯系列都很注意,夢工廠的KUSO風和迪士尼近年顛覆父權、將經典動畫「復刻/新創」也有點意思。不過《鼠來寶》2就是純粹歡樂片,耳邊一直聽到「好可愛好可愛」的呼聲,在濕冷和煩悶的時刻,腦中有種單純的停格。當然,這季最熱門的還是《艋舺》,身邊很多人都看了,我會去看但還沒有,所以沒有評論,也不太想去看評論。不過倒是知道片子一紅,就有網友開始抓破綻,其中一個是:「大扯了,那個時代怎麼會有三秒膠?」聽見這個我忽然愣住,然後導演說:「那網友們真是太年輕了。三秒膠民國七十幾年早就有了。」是的,我的大學時代就有三秒膠了,也許叫「瞬間膠」,當時「瘋狂瞬間膠」的廣告非常深入人心。

我愣住的原因並不是網友找錯碴,而是忽然意識到年輕世代看待世代的界線,也許就只是「現代」與「古代」而已,所以包括80年代、70年代、60年代、50年代以及更早的年代,都是「古代」。習慣把「長輩」變成一類、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是一類,界線就在於「你們以前」和「我們現在」。因為這樣,所以像三秒膠這麼「活躍於現代」的東西,「古代」怎麼會有?不必查證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了。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相差十歲就是不同世代了,為什麼可以理所當然把七十歲和八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的人看成同一個「古代」?這促使我回顧自己的年輕時代,也是這樣看待世代的界線嗎?走過年輕世代,就會知道,80年代、70年代、60年代……都有屬於自己的「現代」,因為時代是如此不停歇的往前推移,不會只是「一個古代」。

這時我終於領悟,為什麼大學考生寫秋天的心境,有人會寫:「秋天的肅靜就像人到了五十歲,靜靜等待死亡的來臨。」因為,五十歲以上都一樣,都是人生的大限。但考生一定沒意識到,會看見這段文字的人,大部分都將要、或已經進入「人生的大限」了。朋友聊起這件事,大笑說:「重點也許不在死亡,而在『靜靜』。他們一定覺得『老人』們都太吵了,為什麼不肯安靜一點?」

想想也有理,我們年輕時也覺得大人真是「好吵」,雖然還不至於要他們「靜靜等待死亡」,但也會想:為什麼不安靜一點?

所以,這些必須「靜靜等待死亡」的世代,應該也看不出這個〈漂流木的獨白〉之端倪:「誰能帶我到溫暖的家呢?帶我走,從現在到以後,不要一個人自轉的寂寞。」但不知要不要承認我「越界」了,因為我知道這是……楊丞琳〈帶我走〉的歌詞,還有,配合這首歌的名字是「蔣小花」。

年輕世代對於上一代的「越界」未必是領情的,如果越界不夠「到位」,成了「想拉近距離的裝年輕」,年輕世代反而覺得配合「奉承」得很辛苦;就像我們看待「故作老成」的年輕人也是經常不舒服。不如大家各自「像個樣子」,好好的站在自己的位置。

那交集會是什麼?交集就是從此岸到彼岸,彼此張望與過渡,每個人最終都用自己的人生,跨越了世代的界線。


2 則留言:

yhh 提到...

樓上「六年級」生。謝謝。

一哥 提到...

帶我走那段也太好笑了~
是蔣小花,Yhh真是厲害~
帶我走很好聽唷(推)
鼠來寶2就是一個發顛的動物電影
還是假的動物(笑)
版主回覆:(2010-03-06 09:36:18)
我就知道你愛「蔣小花」的梗XDD
「鼠來寶2就是一個發癲的動物電影。還是假的動物」→真的欸(點頭)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