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的旅行計畫最怕天災人禍來搗亂,更怕的是資訊不明。日本作家朋友S原訂夏天八月十二日全家到南台灣,所以莫拉克颱風一出現他們就很關心,從颱風來襲到釀成災情的一兩天,S非常擔心的問:「可以到哪裡看見台灣災情的彙整呢?」我給了她幾個新聞的連結。互通了幾個mail,她想知道的訊息很多也很憂慮:.南市以及高雄市的酒店,會不會有危險?即使下雨,周圍也可以觀光?高鐵可以行駛嗎?
.過了一個星期,屏東,台東的狀況會恢復到甚麼 程度?
.霧台山區狀況如何?南迴鐵路呢?
最後終於拋出決定性的問題問我:
妳建議我中止旅行嗎?
以上的對話都在八月九日發生,因為旅行的取消或繼續已經刻不容緩。八月九日那天消息很混亂(政府都要靠媒體來救災了),我根本無從判斷一星期後的狀況。而且,我的回答將關係著一家人的計畫與損失,有點猶豫要不要擔這個責任。我先回信說「現在很難回答」,但隨即非常認真的幫她查起訊息來,到了晚上,我彙整了資料,當機立斷跟她說:
請中止旅行。
八月十日星期一上班日,S把握時間進行計畫的取消,我也幫她打了一些電話,夏天的旅行就在措手不及中落幕。最後她說:
謝謝妳的協助。
幸好我們動身之前能做決定,並沒有被困在窘境。
經過了災難的夏天進入秋冬,新流感開始肆虐,但S全家決定要在年底「捲土重來」到南台灣旅行了。我正納悶著這家人不畏H1N1的風險,接著就在信中讀到:「我家兩個小孩都得過新流感而已恢復了。」這讓我不知該恭喜還是不是,患病的當時應該是忐忑的,但復原後已經免疫,所以可以大膽的趴趴走,倒有種「悶壞了」之後,「百毒不侵」的自由。
夏天沒見到面的我們,希望冬天能順利見面,然後她在信上寫:
八月那次妳提供的消息最快最準確,我真佩服。
還是妳最厲害!
「最快最準確」的說法讓我有點驚訝,當時訊息的確很不明,沒有一個可以查詢的系統,對於旅人來說非常無助,但政府連救災都快來不及,大約也無從要求這種關照國外遊客的貼心。我一邊有點抱歉一邊幫忙查訊息,仔細想想,那些快速而正確的資訊,我都是從Twitter上面得來的,從上面看到「推友」提供的即時通報互聯網,看到各地回報的情況,也看到正在前進災區的志工之所見所知……我不知不覺的仰賴了網路社群,而其實我不算是部落客,也可說是完全不「玩」網路。
但網路已經改變了我原來的世界,因為這件事,我意識到這個虛擬的世界如果是個「世界」,就再也不合適用單一概念的「網友」、「鄉民」來概括這世界的「人種」了。我不玩即時通不玩MSN不玩噗浪不玩當紅的Facebook,原因無他,因為不想找「別人」,也不需要被別人找到。對於偷窺或被偷窺,也沒有快感。至於玩遊戲,容易讓我有「空洞感」,更無法沉迷。我跟朋友的溝通多半是平日相忘於江湖,有事再相互打氣分享的那種,以上那些「工具」不管多日新月益,對我都派不上用場,也不吸引我。
我並不藐視這些工具,也很有興趣瞭解並知道。只是,不免想到,這些大多數在當紅「工具」上活動的人們就能代表所有網友了嗎?以真實世界來比擬,或許可說是「主流」卻不是「全部」。雨漣來跟後輩演講時,發現自己活躍的Twitter對於後輩非常陌生,而在後輩裡當紅的「正妹」部落格連連看,也許是雨漣很「陌生」的。
「主流」與「非主流」、「大眾」與「小眾」、「人文知識性」與「聯誼遊樂性」……這些在真實世界存在的分野,在虛擬世界一樣存在著,大家會依著自己個性和喜好去使用與「依靠」,形成氣味相投的圈圈。在虛擬世界存在的,是真實世界的一個分身,網路改變了人們對應世界的方式,並不是改變了人,而是更加真實的反應出人內在的本性。
這樣說來,像我這種網路使用者也是一種「網友」吧。我雖有Twitter帳號卻也幾乎不用,但我喜歡Twitter社群,因為可以看見許多人文性的資訊與對話,我接觸的「推友」圈年齡(或心智年齡)層偏高,Twitter也許不夠「普及」卻也產生了一種較為「同質性」的純粹。
八月那次妳提供的消息最快最準確,我真佩服。
還是妳最厲害!
我想,這些話應該是要給Twitter的。
3 則留言:
我只想偷偷小聲的說,我沒有在twitter活躍啦。(但有時候也會想,假如再回去重講一次,也許又會跟上次有很多不同了:)
驚!所以雨漣是在「正妹」部落格活躍?XD
哈哈,妳應該是在「很多」地方活躍,包括我文中所列舉的,以及未列舉的^^。
請問yhh樂透你的消息會最準最快嗎?
哈哈~
我好像來鬧的
不過能夠避掉災難真的是一件好事
話說本人最近又有爆點了耶
而且是大爆炸的點
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