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9

書寫的轉換

gold coast link
gold coast link Counter
我的朋友作家A說自己的隱私被作家B寫進文章發表了,我看了以後也有點吃驚。所以她說:「想想這種朋友真是可怕,以後要離作家B遠一點。」聽同是作家的A這樣說有點意思,因為「一般人」對於私事被作家寫進文章裡,不僅沒什麼抵抗的能力,並且還多半要「被教育」接受「作家寫作題材本來就是來自於生活週遭」的正當性,以及「反正其他讀者又不會知道」的說法。「不是這樣的。」A說:「我同意創作本來就是從生活中獲得題材,但並不代表必須『直接』引述故事。取得題材、經過創作的思索與轉換,可以變成完全獨創性的作品;完全不做書寫的轉換,只是直接『紀錄』別人口中的遭遇成為文章,其實是創作的『偷懶』。會失掉朋友的是『偷懶』的作家,不是認真的作家。」

上次才談到有關「書寫者的溫度」,對我來說,這種對於「故事來源」的體貼,也是一種書寫者的溫度。我個人的書寫,絕不會把朋友的隱私帶入,就算認為是個「題材」,也一定轉換又轉換,如果無法轉換,寧可不寫。擁有「轉換」的功力不正是每一個創作者具備的才能嗎?不善用這種功力,不是不能而是「偷懶」,雖然讀者不會知道,卻會讓當事人受傷。

因為赤裸裸的寫了朋友的隱私而完成作品、傷害友情的知名作家,我就知道一些。關於寫別人隱私這件事,如果不是朋友,還可說無罪惡感,但若是朋友,彼此的情誼到底建立在哪裡呢?朋友隱私的傾吐,一定是基於彼此的信任,絕無法用「創作題材本來就是來自生活週遭」來振振有詞。

「反正一般讀者也不會知道寫的是誰」,這種說法真是太狡猾了。我們所在乎的,不就是身邊你、我、他等相識者的感受嗎?一般讀者就像「路人甲」,會不會知道根本無所謂。書寫不經過認真的轉換,相識者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吧,隱私在其中流轉,「被朋友侵犯」的心情更是難忍。

「跟作家當朋友很可怕,以後要離遠一點。」如果連作家本身都這麼說,「一般人」的「恐懼」實在可以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