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3

修辭的魔障

gold coast dry cleaners
gold coast dry cleaners Counter
很多人在決定志向的時候,都經過家長或老師啟蒙的過程,或因耳濡目染、或因課堂美妙的學習經驗。但很早就決定走上文學之路的我,也許跟從小家裡鼓勵閱讀有關,卻和求學經驗毫無關係。事實上,去除小學的懵懂階段,中學六年以來,我從未在國文課上得到趣味。我討厭國文課,但是我喜歡文學。這是我少年時期就有的體認,並且清楚分辨:文學的高度,不是國文課的高度。

這和老師教學認不認真無關,也跟文言白話的比例多寡無關。我承認我討厭國文課本裡的古文,因為篇篇都要背誦,但比起課本裡的白話文,我喜歡古典文學,不會因為背不出來而減損對作品的體會。我愈在自己的「體系」裡掙扎著、咀嚼著文學的意義,愈受不了國文課的「教育」,也因此發誓無論如何不進師大(因為當時的老師來源,除了師大別無分號,如果老師被教育如此,並「認真」的教學著,也不是個人的錯誤)。

時移事往,我早已從青春年少走來,所謂「國文教育」紛紛擾擾,非我本位,也無意討論。

卻從家姊小孩升上國小中、高年級之後,經常有「國語問題」要來問我,千篇一律都是修辭學的問題。一次、兩次,被弄煩了,才發現「認識修辭學」是國語課裡閱讀作品的第一要務。閱讀一篇作品,還來不及(或沒辦法)體會文意,就先被「層遞」、「類疊」、「轉化」、「排比」……等名詞淹沒,學生除了被耍得團團轉之外,實在無法理解這對進入作品內在,或訓練文筆有何幫助。

聽說這種「修辭的魔障」到中學會變本加厲的存在,原來國文課從古文強記走來,至今進入了白話文修辭的「境界」。修辭學是師範教育獨有的專業,像我這種非師範體系出身的文學工作者是完全陌生的。這樣的專業可以在文字章句的解析上提供教學的幫助,也許無庸置疑,但並不表示必須成為學生的專業。

修辭學是修辭學,文學是文學,只有不懂如何介紹文學的人,才會用修辭學來取代。

家姊的小孩問問題時,我很想說:「這種東西不知道也無所謂。一點也不會妨礙閱讀。」卻也只能好心的幫忙找資料並且解釋。在這個過程,閱讀的樂趣到底在哪裡?創作者真正的心意又被擺在哪裡?

古文=背誦,白話文=修辭。國文課的高度永遠到不了文學的高度。

3 則留言:

tituer 提到...

唉!前陣子也被修辭搞的團團轉
原本不想教這麼多修辭
但是「考卷」、「作業簿」裡硬是出現這些修辭
逼著我不教也不行

這也是老師的無奈吧!

yhh 提到...

tituer,辛苦了。
我想我是無法扮演這樣的角色的……

c2 提到...

妳的最後一句真的下的太棒了
我讀書時超痛恨這種東西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