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09

怎麼去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entertainment in sydney Counter
現在我開始慶幸前年因為出差去了東部四天,仔細想想如果不是這樣,也許我根本不會有機會╱有動力去一趟。我實在厭倦每次打電話詢問如何抵達想去的地方,得到的回答總是「開車的話可以走……」「對不起我不開車。」「騎機車的話可以……」「對不起我不騎機車。」「搭客運的話可以先搭到╳╳,再轉車到╳╳,再……」「對不起,沒有車子直達嗎?」「那可以叫計程車。」每次對話就在計程車之後停止了。結論是除了台北之外,台灣其他地方對「非開車族」的自主旅行者都是不友善的,怎麼去?沒有答案,因為根本沒辦法去。如果硬要等客運,一旁叫客的計程車早就虎視眈眈,讓等車的遊客心慌意亂,害怕等到地老天荒還等不到(不幸的是那可能是真的),只好冒著「被賣掉」的惶恐跟幾個「來路不明」的人共搭計程車……在自己國家旅行怎麼搞得好像在冒險?旅費也貴到不行。
 
自從脫離「青春機車」族,又不當開車族之後,已經有很多地方即使心中想去卻再也「去不了」了。譬如清境、譬如日月潭、譬如墾丁,還有東北角的許多濱海咖啡屋等,甚至如台南、高雄這種大城市,就算平順抵達了車站,如果不搭小黃,之後也是寸步難行。就更不用說從來沒去過的如台東,或者雪霸公園了。因為早年幫公視做過不少台灣地形地理、國家公園的紀錄片,不必經過Discovery的介紹,我也知道台灣山川有多美,可是,怎麼去呢?

我可以去日本一日遊箱根、一日遊熱海,可以上網做了功課,就知道如何接駁轉換,輕鬆的去立山黑部一遊。所謂怎麼去,是提供一條方便、時間規律(不一定很密集)、價格合理、搭乘舒適,即使「手無寸鐵」一個人也可以到達的選擇項,這種選擇項的有╱無,足以煽惑╱澆熄旅行的熱火啊。人無法永遠青春,也不會想永遠用青春的方式旅行。

至今唯一一次去花東縱谷是因為出差,雖然帶了點工作責任,不能全然放鬆,但同行者多少也包容了我的我行我素。所以,除了害怕吵鬧,在漫長車程中我還用了耳塞之外,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些畫面是被時間淘過而依然存在的。

譬如一個人步行前去喝羊奶咖啡所走的那段、在颱風過後始終未經整理的海邊路,在日色逐漸暗去之下,海浪不停堆疊層湧,在二樓眺望時,整段畫面顯出一種混合著殘敗無力又充滿能量的詭異氣氛;又譬如投宿在花東縱谷間的木屋區,晚間站在燈暗後的外庭,一面聽見不遠處溫泉池的戲水聲,一面讓果然可以在黑裡分出綠、墨綠、靛青綠層次感的山色迎面襲來……這種體驗無可取代。
 
這些畫面被深深記在腦中,但不知為什麼,不管在哪一個瞬間,都不曾產生「啊,我會再來」的念頭,有的只是「來過就好了啊」的珍重。缺乏吸引力的究竟何在呢?也許「缺乏吸引力」本身就是原因,畢竟「吸引力」的來源不是光靠本錢就可以了,不論女人男人,說到「靠本錢」吃飯,不就是指天生的肉體嗎?因為天生麗質,所以就認為可以非常「原始」的賺錢,其實是辜負了肉體的美好。
 
雪隧開通後,跑去礁溪宜蘭一日遊的人多了不少,人人都說開車去好快,真是嘉惠大眾。問我去過沒有,我還是問「怎麼去」?雪隧開通跟我這種不開車的旅行者有關係嗎?連客運也還進不去吧。

7 則留言:

c2 提到...

去礁溪....
恩~~搭火車到礁溪火車站下車
然後用走路的就可以走到礁溪的溫泉飯店區
那有好像有出租腳踏車,可以去租租看~
至於要泡湯....那那那就有的騎了

yhh 提到...

所以……==

小花 提到...

我換新車了
是小小白ㄋㄟ
我們去兜風吧
一天兩天都可以喔

yhh 提到...

唉喲,又要被當成「包裹」了喔。我說的是一個人「輕鬆便利」的自主旅行。

不過,小花~~真是好久不見。居然"又"換車了……
好啊,下次來去兜風。(會不會等到有時間見面時已經變舊車了……)

小花 提到...

哈哈哈!那妳來開車我不介意當"包裹"啦!

我們地理老師說十五號開始大客車可以進雪隧
所以妳可以一個人輕鬆便利去宜蘭了

還有啊!以我換車的頻率來說
下次見面時可能不是現在這輛了吧
呵!不過最好不要啦!
這樣太傷荷包了!
而且我們應該不會那麼久之後才見面吧!
我可以當天打電話給妳
當下就出發嗎?

yhh 提到...

唉,就算抵達宜蘭又如何?還是寸步難行呀。難不成只在車站附近玩==

"我可以當天打電話給妳 當下就出發嗎?"
-->這不成,人老了受不了這種"驚嚇"啦。

"下次見面時可能不是現在這輛了吧"
-->還是白色車吧?基於本人對車子知識的貧乏,只要是同色的車子就分不出來有何不同……XD

FAITH 提到...

你好! 今天偶然間看到你的網站,很棒,你寫的很好!深得我心啊! 有空我再跟你閒聊一些旅行的趣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