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0

單人的旅行團

習慣╱迷戀個人(無論單人或結伴)旅行的人,除非特殊原因,多半就不會再想參加旅行團了。少了自主性與自由性,而且還要應付短暫的人際關係,就算是旅行團擁有食宿通行玩樂通通無需煩惱的輕鬆與低價,還是難以取代。但已經是自助旅行達人的K並不這麼想,儘管她幾乎自己跑遍了半個地球,還是會參加旅行團。「台灣的旅行團便宜得要命。偶爾想不花腦筋,不做任何預設要求,就是當『呆子』讓人帶著吃喝玩樂,跟團友打成一片也不亦樂乎!」她說。

經K這麼一說,倒讓我發現,除了個人旅行、團體旅行之外,還有「單人的團體旅行」。雖然說到參加旅行團,直覺反應都是結伴的:朋友啦、家人啦,人數從雙人到十多人都有。要是一個人參加旅行團,不僅顯得「非常態」,好像也不如一個人的自主旅行,就算是冒險,多少會被視為有勇氣。

但是,有何不可?單人加入旅行團,彷彿是介於「一個人旅行也無妨」與「不想花腦筋(或無能力)做旅行準備」之間的選擇。

不過,其實沒有任何一種旅行是不需做準備的,諸如心理、知識、身體、配備……等等,有的缺一不可,有的只要一項。「完全不做準備」也是一種準備,但至少要準備好接受所有的「結果」。

像K可以是那種「隨遇而安」,跟陌生人同住青年旅館、高唱四海一家的自助旅行者,也可以是那種住精品旅館的品味旅行者,旅行彈性甚大,因此我相信她當然也可以一個人在旅行團中「混」得不亦樂乎。

如果不是像K這樣願意「廣結善緣」,想在旅行團裡維持著「一個人的自在」,要克服什麼狀況呢?我在美國度假時,獨自參加過當地的旅行團,一邊旅行一邊想著:哦,原來是這樣。

首先面臨的當然是住房。以雙人房為基準的旅行團,一個人多半要面對不認識的室友(除非是團員無法調度或客人願意多付房價,才有單人房),這看起來沒什麼,但若介意對方是否會打呼到天亮,或是一直巴著你碎碎聊,或者去串門子串到不見人影,讓你不知睡覺到底要不要上內門閂?也是要預做心理準備的。

接著是用餐。團體用餐反正是安排好的應該沒什麼可說,但有時還是會有小狀況。譬如用早餐時,飯店通常會依照團體人數給予固定的桌數,桌位多半以四人為單位。旅行團裡大多是結伴而來的小團體,一個人若不先找空桌坐下,往往會發現每一桌都已經坐好「一家人」了,這時該選哪一桌說「打擾一下,我可以坐這裡嗎」著實有點尷尬。這也是想在旅行團中和團友若即若離、維持「一個人的自在」要付出的成本。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細節,出發前也可以先在心裡打預防針。譬如機位分配,有時領隊不幫忙座位的調整,任由團員上機後混亂的交換。而一個人是最容易被請求換位的,也許你正擁有一個滿意的位子不願意換,卻因此「拆散」了團友夫妻╱情侶╱家人而被偷偷埋怨,剛開始就顯得自己「難相處」。

又譬如上廁所,要是旅途中買了紀念品,不管大包小包都得自己一起帶進廁所(這雖然是個人旅行都會有的狀況,但因為上廁所的時地被限制了,就容易慌張);另外,一個人對何時該上車何地集合更要警覺一點,不然,被整團人不留神的放了鴿子也是有可能的。

以上這些或大或小的狀況,都做好「可能碰到」的心理準備與對策,單人旅行團當然可以快樂的出發。

至於我,參加旅行團是一定要攜伴的啊,不然光是跟陌生人大眼瞪小眼就覺得很「恐怖」,加上有些白目領隊還要玩「自我介紹」那一套(這樣是以便團員自行做「階級劃分」嗎),既然要被品頭論足還是有個伴比較好。

其實,那種金錢、時間無上限,又有個睿智有趣自己喜歡的「旅伴」帶著開拓視野,無需煩惱細節,卻能完美的、一路完成心目中所想要的旅行夢想,也是我期待的「終極」旅行啊。

有這種「好事」嗎?
我的朋友挑眉瞪眼說:「找阿拉丁燈神比較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